黃文杰 方東華:陽明文化建設推進四明山區域旅游發展
黃文杰 方東華
一、王陽明游歷四明山提升四明山文化內涵
1、以詩慕賢,“文學名山”增添光彩
四明山為文學名山,是中國山水詩派形成的重要空間場域。以王謝為代表的文化家族開啟詩篇后,隋唐以來,李白、杜甫、賀知章、皮日休、陸龜蒙、劉長卿、劉禹錫、駱賓王等紛至沓來,在中國文化史上發出清亮的聲響。像李白《早望海霞邊》“四明三千里,朝起赤城霞”等名句,讓四明山名聲大振。狀元詩人賀知章以“四明狂客”為號,玄宗、皇太子及文武百官送其告老還鄉時的詩會,中心話題即為四明山,玄宗賜《送賀知章歸四明》。施肩吾將四明山尋仙訪道作為修身養性之重要方式,寫下《同諸隱者夜登四明山》等詩。這種仰慕與追尋千年傳承,如宋代戴表元、明代沈明臣、明末清初黃宗羲、清代姚燮等;王陽明一路行走,師生唱和,這些詩歌中,物趣、理趣以及禪趣自然交融,不僅提升了四明山景觀的審美價值,也為四明山帶來了多樣的文化視角。
2、以詩為教,“哲學名山”增強底蘊
四明山是哲學名山,東晉時為玄學重地。東晉玄學在王導、謝安簡約政風的思想影響下,在理論上糾正了西晉士人的放曠,體現出以儒為本、以玄為輔的特點。在佛教思想影響下,東晉玄學老莊的守中、養中觀念更加明晰。隋唐時期,李白等人的四明山詩歌的精神內核是闡發玄學自由思想。南宋時代,強調獨立自主精神、強調實事實功、追求經世致用的平民哲學浙東學術形成,回應浙東商品經濟活躍、城市經濟繁榮、市民階層興起的社會變革,四明學派以闡揚心學為特色。至王陽明,集心學之大成,提出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重大命題。陽明先生的四明山詩歌中多次表達對魏晉玄學的仰慕,也在山水中點化同志傳道授業,極大提升了四明山文化內涵。
3、以詩行路,“山水之樂”示范研學
“山水之樂”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認為是讀書人應有的愛好,彰顯出君子清高品格和文化品位,其意義遠遠超出單純的旅行或娛樂。陽明先生游歷四明山,前后歷時半月余,涉足余姚、慈溪、上虞、鄞縣、奉化等地,既有清溪紋動,丹崖擁翠,又有運河槳聲,繁華村鎮,全面涵蓋了中國文化所追求的山水之樂。游學旅程中,面對峻嶺重重、酷暑炎炎,陽明先生以“知樂知學,孰非樂非學也”,鼓勵同行無論面對山高水長,還是道阻且險,堅持才能獲得真知灼見實學,領悟到“樂”的本質。一路游學,快樂歌詩,既是追慕洛之遺風,求孔顏之真趣,也是良知發用流行,直入圣賢境界的工夫。
二、新時代傳承與發展四明山陽明文化的建議
1、大力實施四明山名山形象提升工程
四明山文化山海文明兼具,歷史上眾多名人接續掘發其文化意義,在中華名山系列中極為少見,集中體現了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特征。寧波要立于陽明文化闡揚中華文明的大視野、高格局打造四明山陽明文化。一是推進四明山王陽明標識工程。在余姚高速路口,或離高速路較近的山頭,樹立大型王陽明塑像,標示陽明故鄉四明山為中國的“心學名山”地位;以王陽明游歷路線為重點,突出標識建設,構建“1513圣學游學”路線。二是推進四明山文化內涵開拓工程。系統整理四明山相關文獻,推進四明山文化研究。以王陽明四明山詩文為重心,聯系各代相關篇章,在相關發生地進行藝術化展示;同時展現孫綽、施肩吾、沈明臣、黃宗羲、姚燮等名家游線等,呈現四明山作為“文學名山”“哲學名山”形象,提升四明山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的辨識度、傳播力、影響力。三是建設梨洲浙學文化特色小鎮。梨洲因玄學詩人孫綽得名,為心學傳人黃宗羲著述講學之地,黃宗羲故號“梨洲”,《明夷待訪錄》即具名“梨洲老人”,其學派也稱為“梨洲學派”。梨洲浙學文化小鎮以恢復明代四明山山村風貌為重心,與山下陽明古鎮遙相呼應,重點建設四明山文化博物館、姚江書院“四明分院”、浙學文化館、四明山道家音樂展示館、孫綽玄學文化園,提升黃梨洲紀念館等,推動四明山儒學正學高地建設。
2、著力推進四明山陽明文化新空間建設
圍繞陽明游歷主線,積極拓建陽明文化新空間,使四明山真正成為王陽明心目中“可居、可避、可隱、可致遠”圣地。一是提升陽明祖居地文化內涵。隱地龍潭村為王陽明祖居地,王氏宗祠始建于南宋時期,因山水秀麗,是隱士修身養性佳處,故有“隱地”之稱。王陽明探尋龍溪之源至此,寫下祭文《伯三公像贊》,并與族人商議,有卜居之念。以“王陽明祖居地紀念館”為基礎,結合浙東王氏文化,建設中華家訓文化教育培訓基地。二是建設陽明心谷民宿帶。以四窗巖、杖錫、雪竇等景區為重心,以韓采嶺、蜘蛛嶺等古道為紐帶,修建國家登山健身步道,建設十座陽明觀景平臺、十公里陽明哲學小道,建設集心學研學、休閑度假、運動探險于一體的“陽明文化”主題民宿帶。三是實施陽明元素全域融合工程。以四明山鎮、梁弄鎮、鄞江鎮、溪口鎮等鄉鎮,及余姚柿林、奉化三十六灣、海曙李家坑等旅游重點村,商量崗旅游度假區、溪口國家風景名勝區、四明山森林公園、四明湖濕地公園、杖錫櫻花公園等名園名區為重心,將陽明文化作為打造四明山形象整體感的核心文化元素,推進旅游資源、公共服務的“微改造、精提升”,將四明山打造成為弘揚陽明文化的典范。
3、大力發展四明山“修心圣地”農文旅體融合
著力將四明山區域建成為長三角地區以陽明文化為特色,具有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輝映、養生養老與度假療養相融合、運動觀光體驗與慢游慢活相配比等特色的重要休閑旅游目的地。一是加快推進四明山高速環線建設。四明山主要客源為長三角自駕游群體,滸溪線被網友稱為“最美盤山公路”。但山區道路整體等級不高,旅游旺季通行狀態較差,四明山高速不僅能快捷連通山區城鎮、景區,同時實現寧波山海旅游通道的貫通。二是打響“修心圣地”高品質康養旅居品牌。四明山是大樹王國、天然氧吧,四季宜居,歷史上一直被人們視為神仙居所;山岳湖泊為寧波提供了中國最好的飲用水源之一,陸羽《茶經》稱產“仙茗”。將陽明修身修心智慧與四明山深厚的茶文化、中藥文化、宗教文化基因相融合,組織好陽明研修課程、路線,打造涵養光明心性的世界級旅游度假區、健康養老基地。三是著力打造“活力陽明”全新度假體驗場景。陽明先生曾說:“樂是心之本體”,釋放天性、回歸自然上,陽明心學、四明山文化精神相融相通。圍繞春“櫻花季”、夏“避暑季”、秋“紅葉季”、冬“霧凇季”,大力引進文旅項目、品牌賽事,豐富新“夜”態,以民宿為基礎產業,構建多層次產業體系,打造高品質“國際會客廳”。
4、著力拓展四明山陽明文化建設格局
搭建面向全國、面向東亞、面向世界的文化傳承平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向世界傳遞寧波作為“東亞文化之都”的獨特魅力。一是構建寧波全域陽明特色文旅帶。王陽明四明山之旅跨越多地,終于寧波城,完整呈現了四明大地之美。此次旅行之前的五月,王陽明與日本遣明正使了庵桂悟在寧波會晤,辯論佛教空宗,陽明先生作《送日東正使了庵和尚歸國序》,其真跡今藏于日本三田博物館。要將陽明游歷四明山與陽明心學東傳、余姚龍泉山中天閣講學,以及姚江學派、陽明后學活動融合起來,發揮寧波陽明文化資源的比較優勢。二是開展名山對話活動?v觀陽明心學發展成熟歷程,與名山有著不解之緣。陽明先生先后在貴州龍崗山、江西吉安青原山、贛州通天巖、安徽滁州瑯琊山、紹興會稽山等地或講學或作詩開示。以世界陽明學大會、全國陽明史跡保護研究聯盟等為平臺,建立陽明文化建設“朋友圈”,共同探討、挖掘、弘揚陽明學的時代價值,不斷推進陽明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三是做強“四明山”陽明IP輻射效應。深耕上?驮词袌,融入長三角“旅游圈”。發揮影視媒體的高傳遞性,組織好《陽明傳》等重大影片在四明山取景拍攝,打出網紅景點。強化抖音等短視頻平臺、直播平臺創新性營銷,加速融合線上線下,使四明山“養生天堂、修心圣地”形象深入人心。
。ㄗ髡邌挝唬菏形幕糜窝芯吭、市王陽明研究院)

法治精神生存條件 不能缺少主張 |
去年,省委省政府經過10多年積極部署推進的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工作塵埃落定。寧波舟山港實現了實質性一...
詳細
|
習近平總書記2·19和4·19兩次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回答了事關新聞輿論事業...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