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志明:治理體系的簡約化改革
韓志明
中國自古就有微言大義的文化精神,也有約法省刑的法制傳統,更有無為而治的政治傳統,其中都蘊涵了簡約治理的精神。簡約主義的思想實際上是傳統無為而治思想的精神傳承,表達了規模約束下的治理策略,是具有本土性價值的治國理政思想。
相關研究大多以基層治理為場域,從兩種相互關聯的途徑闡釋了簡約主義:一是從國家治理的宏觀結構上探討如何減輕國家治理的負荷,具體涉及到壓縮國家的職權范圍、縮減政府的宏觀規模以及理順國家、市場與社會的關系等;二是從微觀角度分析基層治理應該如何落實簡約主義,包括引入社會力量,促進社會公眾的參與,以非正式官員化解管理和服務的壓力等。
簡約主義治理的精神元素是非常豐富的:一是簡潔,抓住主要矛盾和關鍵問題,打造簡潔高效的治理體系,減輕國家治理的負荷;二是克制,保持對公共權力的克制,承認國家權力的邊界和限度,避免權力的膨脹及其惡性后果;三是包容,給其他社會主體更多的空間、資源和力量,激發社會主體自我管理的潛能,實現政府與市場和社會的良性互動;四是自信,相信簡約的才是有效的,有效的治理來自于適度的治理,適度的治理能夠實現有效治理的目標。
簡約主義的前提正是規模治理及其難題。正是有了規;纳鐣聦,存在規模治理的負擔,出現了規模因素引發的各種問題,才需要簡約治理來給予矯正。“復雜的現代國家結構需要簡約的治理機制”,越是面對復雜的現實,越是需要刪繁就簡,采用簡單直接的方法,實施適度而簡便的治理。雖然簡約與龐雜是相對立的概念,但兩者之間很難給出明確的界線。龐雜治理與簡約治理的辯證性關系,呈現了大國治理中的規模變量及其緊張性問題,表明了規模難題的不可避免性以及改革和創新的必要性。
正是規模治理及其困境引起的質疑和反思,醞釀了建構精簡高效的治理體系的要求,也實質性地推動了治理體系的簡約化改革。諸如市場化改革、社會化改革、“放管服”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和一網通辦改革等,都是簡約主義治理主張的具體實踐,促進了政府管理和服務、市場和社會組織參與以及民眾辦事等多方面的簡約性。(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

法治精神生存條件 不能缺少主張 |
去年,省委省政府經過10多年積極部署推進的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工作塵埃落定。寧波舟山港實現了實質性一...
詳細
|
習近平總書記2·19和4·19兩次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回答了事關新聞輿論事業...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