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好鎸λ恕懊胺浮,保持你的風度
徐 健
人都是要面子的。喜歡奉承,聽好話,卻容不得批評和指責,這是許多人的共性,是人性的一大弱點。尤其是當一個人身居高位,擁有了一定權力,或取得了比較大的成就,聽慣了奉承阿諛之聲,難免產生驕橫之氣,對那些逆耳之言表現出過激反應,視作是對自己的“冒犯”。有的會爭辯解釋、強詞奪理;有的會氣急敗壞、暴跳如雷;還有的甚至會懷恨在心、打擊報復,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行為。
對待不同聲音的態度,特別是面對他人的批評、非議甚至詆毀時,有什么樣的反應,能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緒、保持風度,仿佛鏡子和試金石,能夠看出一個人的修養、品性和格局。
蘇東坡和名僧佛印是好朋友,兩人交往的故事常被后人津津樂道。有一次,蘇東坡寫信給佛印說:“我已修煉到八風吹不動,不貪婪、不嫉妒、不生氣。”佛印回信寫了兩個字:“放屁”。蘇東坡氣得半死,立馬過江找佛印理論。佛印講了一句:“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蘇東坡馬上就懂了,樂得哈哈大笑。
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在一篇文章中也講了一個類似的故事。一天,一位將軍拜見大慧宗杲禪師,對他說:“等我回家把習氣除盡了,再來隨師父出家參禪。”大慧禪師一言不發,只是微笑。過了幾天,將軍果然來拜見,說:“師父,我已經除去習氣,要求出家參禪了。”大慧禪師說:“緣何起得早,妻與他人眠?”將軍大怒:“何方僧禿子,焉敢亂開言!”祖師大笑,說:“你要出家參禪,還早呢!”
言行體現修養和素質。一般情況下,我們絕大多數人在別人面前總是盡可能表現得謙虛大度、彬彬有禮,努力給他人留下一個好印象。但有時往往很難做到,一不小心就會露出尾巴。真可謂本性難移,一個人要除去身上的習氣,提升自己的修為,讓自己真正變得平和、理性、寬容,實非易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有時候,我們自認為已修煉到家了,胸襟寬闊,心如止水,不怒不躁,能容忍各種不同的聲音,哪怕是譏諷、嘲笑乃至謾罵和造謠中傷。而事實往往并非如此。也許別人的一句話、一個動作,或一個小小的刺激,就會讓你我露出本性,瞬間被打回原形。
正如上面兩個小故事所揭示的,面對智者的“挑釁”和“冒犯”,一介武夫按捺不住火氣,輕易跳入對方設置的“陷阱”,似乎情有可原,但連蘇東坡這樣瀟灑豁達之人尚且沉不住氣,難忍沖動,我等泛泛之輩會有什么樣的表現,也就可想而知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認識自己是一件很難的事,提升自己則更難。修行無止境,是一輩子的事。身處塵世,我們當時時檢視、反思自己,不斷修煉,努力成為一個謙遜包容的人,一個智慧開明的人,一個有修養定力的人。

法治精神生存條件 不能缺少主張 |
去年,省委省政府經過10多年積極部署推進的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工作塵埃落定。寧波舟山港實現了實質性一...
詳細
|
習近平總書記2·19和4·19兩次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回答了事關新聞輿論事業...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