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啟錢:同愛同在同規則
吳啟錢
10月8日晚,舉世矚目的杭州第19屆亞運會閉幕了。亞運會舉辦期間,無論是在主辦城市杭州,還是在寧波等協辦城市,精彩的賽事,始終是市民最為關注的話題。
在全球各大洲中,亞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各國家和地區的地理、歷史、文化和政治、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各不相同。然而,本屆亞運會卻是亞運史上規模最大、比賽項目最多、覆蓋面最廣的一屆,45個亞奧理事會國家(地區)參加,共有1.2萬余名運動員角逐481塊金牌,有近5000名官員隨隊前來,可謂盛況空前。
這盛況,來自東道主的大國擔當、組委會的精心籌備和美麗杭州、詩畫浙江的熱情好客。正如亞奧理事會代理主席辛格在開幕式致辭中說的,杭州亞運會籌辦工作精彩絕倫,相信參與杭州亞運會的每一個人,都會收獲一段終生難忘的美好記憶。
這盛況,來自亞洲人民“同愛同在”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因為,“同迎著黎明和繁星”的我們,有著“同圓一個夢”的向往和憧憬,才會讓“億萬個驕傲的聲音,匯聚成一句話”:“我們同擁有一個家,心相融、愛相加。”
這盛況,來自競技體育規則的力量。游戲離不開規則,沒有規則,任何游戲都只是一場鬧劇。游戲的趣味,其實就在于規則的完善和精巧。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門道”就體現在對游戲規則的熟練掌握、對規則運用之妙的心領神會,和基于規則的對游戲態勢的分析判斷。
競技體育作為最受歡迎的專業游戲,與表演性或者自娛性群眾體育活動最大的區別,就在于規則在其中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這種決定性作用,首先基于體育規則的公開和統一。杭州亞運會40個大項、61個分項、481個小項的比賽,每一項的組織規則、參賽條件、比賽程序和輸贏判斷的標準,都是事先確定且公開、統一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無論來自哪一個國家或地區,也無論其性別、身份、民族、宗教信仰和政治態度如何,都對此了然于胸、熟練掌握,且絕無爭議。
綠茵場上,我們見到過主裁判從口袋里掏出黃牌或紅牌,但絕對沒有見到過任何一個裁判員或運動員從口袋里掏出“臨時規則”。規則的公開、統一和規范,在其他任何領域,都不如競技體育場。即便是形式上更加嚴謹的法律,實際上還是有不少“口袋條款”,有不少反反復復。正因為如此,一個專業的運動員,對規則的掌握和運用,不會比教練員、裁判員差。在演藝界,好演員不一定能成為好導演,但在競技體育中,一個優秀運動員成為優秀的教練員或裁判員,幾乎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規則在競技體育中起到決定性作用,是因為規則對參賽對象的公正平等。如果說某些社會規則,還有可能針對不同的對象有不同的選擇和偏倚,那么在競技體育中,所有的規則,對所有的參賽選手一視同仁,真正做到了公正平等。這正是競技體育的魅力所在。
規則在競技體育中起到決定性作用,還因為規則說一不二的權威性。在亞運會上,一個運動員能否參賽,不是權力說了算,不是金錢說了算,不是關系說了算,而是規則說了算;在賽場上,一個運動員能否憑自身實力獲得獎項,不是強勢者說了算,也不是裁判說了算,而是規則說了算。規則有權威,競賽才不會淪于表演,更不會讓欺詐者、作偽者和勾兌者得逞。
戴著腳鐐跳舞,在規則之下追求“更高更快更強”,才能在賽場上體現出真正的體育精神。杭州亞運會有完善的規則保障,才完美實現了“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
所以,杭州亞運會開幕式的宣誓儀式上,中國運動員鄭思維和孫穎莎、裁判員楊中民和高佳琦,分別代表全體參賽運動員和裁判員宣誓,雖然只有短短兩三分鐘,但其表達的“尊重并遵守運動會的各項規則”的核心精神,擲地有聲,如同中國運動員入場、圣火點燃和文藝表演一樣,令人印象極其深刻。
也正是同愛同在同規則,杭州亞運會組委會負責人才敢于表態:“我們有決心、有信心、有能力為各國家與地區的運動員搭建最公平公正的競技平臺,圓滿實現舉辦史上最成功的一屆亞運會的莊嚴承諾。”
舉辦一個會,提升一座城。杭州第19屆亞運會給主辦城市杭州和寧波等協辦城市帶來的,不僅是城市功能、城市形象、城市知名度的大幅度提升,更會是市民素質和整個城市管理水平的質的提升。身邊長達半個月的比賽、多達481個冠軍的爭奪,就是一次生動的體育規則的知識普及活動,更是養成規則意識的“現場教學”活動,對中國式現代化的促進作用,深遠而持久。

法治精神生存條件 不能缺少主張 |
去年,省委省政府經過10多年積極部署推進的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工作塵埃落定。寧波舟山港實現了實質性一...
詳細
|
習近平總書記2·19和4·19兩次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回答了事關新聞輿論事業...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