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晴:新時代、新機遇,亞運與浙江的雙向奔赴
郭晴
2023年9月23日,第19屆亞運會將在浙江杭州、寧波、紹興、金華、湖州、溫州等六市舉行,這是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后我國舉辦的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國際綜合性體育賽事,也是“八八戰略”實施20周年和“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之際,浙江第一次舉辦的國際綜合性體育賽事。杭州亞運會是浙江提升國際影響力、打造高能級開放大省的重要機遇,而浙江也賦予亞運新的活力。
第一屆亞運會舉辦于1951年,其前身是1911年起舉辦的“遠東運動會”。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亞洲各國紛紛獨立或脫離殖民統治,亞洲處于政治、社會和文化的巨大變革之中。時任印度籍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委員的賈瓦哈拉爾·尼赫魯提出了在亞洲舉辦類似奧運會體育賽事的構想。他認為,通過體育競技,亞洲各國可以加強交流、促進友誼,共同推動地區的和平與繁榮。1949年2月,在尼赫魯的倡導下,亞洲運動會聯合會(以下簡稱“亞聯會”)在新德里成立,并決定每4年舉辦一屆運動會。
1951年,第一屆亞運會在新德里舉行,因缺乏高水平運動員,中國只派出了9人的觀光團出席;1952年,為擊碎個別國家企圖制造“兩個中國”的陰謀,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退出亞聯會;1973年,在印尼等國的支持下,中國在亞聯會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復。1982年,亞聯會改組為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簡稱亞奧理事會)。1990年北京成功舉辦第11屆亞運會,這是中國舉辦的首個國際綜合性賽事,為申辦奧運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951年第一屆亞運會舉辦時,只有來自11個國家和地區的489名運動員參賽;而2023年的杭州亞運會將有來自亞洲45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1.24萬名運動員參加。亞洲雖然存在東亞、東南亞、中亞和西亞文化之別,但是作為一個跨文化的競技場,亞運會始終發揮著團結不同文化群體的重要作用。
200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提出“八八戰略”,“開放”成為浙江的代名詞。2023年初,浙江提出了實施“地瓜經濟”提能升級“一號開放工程”。加快打造高能級開放之省,是浙江忠實踐行“八八戰略”、主動應對國際形勢、更高水平推進對外開放的重大戰略舉措。“地瓜經濟”經歷了1.0時代、2.0時代和3.0時代,是浙江人立足本土、向外發展的形象寫照:1.0時代,浙江人在激烈的競爭中出走外地發展,各行業龍頭企業也開始選擇向外擴張,“地瓜”開始伸出藤蔓;2.0時代,隨著國門的開放,大量浙江人在海外落地生根,建立浙江商會,浙江的“番薯地”面積逐漸擴大;3.0時代,浙江成長出一批在全球細分行業中具有絕對影響力的冠軍企業,他們在全球供應鏈重構中擔當重要責任。伴隨著浙商走出去的同時,越來越多外來高新科技企業進入浙江,不斷充實浙江的“地瓜”根莖。在亞運會舉辦之際,面對日益復雜的國際環境,浙江提出了打造“國內大循環戰略支點、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樞紐”的目標,體現了浙江人開放創新、務實高效和勇于擔當的精神風貌。20年來,浙江的開放特質凝練成了開放戰略,浙江已實現了視角升維、目標升級、開放升格。
舉辦國際大型體育賽事是一個地區走向國際化的標志之一,會給城市發展帶來強勁的動力,這已經成為全球體育界的共識,杭州亞運為浙江的國際化提能升級帶來持續動力,杭州亞運也因浙江而更精彩。
亞運助力浙江從“貿”行天下向綜合實力提級躍遷。在長三角乃至全國,浙江在數字經濟、服裝、貿易、會展、旅游、文創產業等領域具有引領作用。作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試驗田,浙江省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全力打造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和國家文化出口基地,提升數字服務貿易領軍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和行業領導力”的目標,以建設“具有輻射全國影響全球能力的新型貿易中心,助力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作為當下發展的重要工作。作為國際賽事,亞運會的順利舉辦需要主辦城市與協辦城市高效協作、多部門協同,這意味著舉辦城市的綜合治理能力會得到極大提升;作為跨文化事件,亞運會增強了賽事管理者、工作者、志愿者和市民的文化視野、文明素養、跨文化溝通能力和協調能力;作為外交事件,亞運會培養了一批具有大局觀念、國際意識和責任擔當的國際交流人才;作為媒介事件,亞運會提供了浙江對外傳播和國際交流的平臺、渠道和窗口,以上觀念、意識、人才、渠道和機制上的創新和儲備,為浙江的提能升級帶來持續動力。
亞運遺產共享于民,為講好共同富裕故事提供了藍本。本屆亞運會在浙江杭州、金華、溫州等六個城市舉行,賽會籌備過程中,上述城市在城市規劃、基礎設施、科技文化、環境治理、文明素養等方面有了巨大發展,依托于亞運會進行的城市改造、環境治理、交通提級、場館建設、健身區域改造也已經惠及于民,賽事籌備中培養的志愿精神、提升的公共服務能力、建立的跨文化意識、創造的環保舉措將會成為亞運遺產被傳承。在沙灘排球和帆船比賽的舉辦地寧波,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橋下空間、公園空間、廠舍空間和社區空間等運動場地設施建設、運營和賽事組織,街頭巷尾的碎片空間被改造為煙火與靜謐兼容的“口袋公園”,“臟亂差”的橋下空地被嵌入了活力十足的體育公園;在龍舟和足球小組賽舉辦地的溫州,杭溫高鐵建成圓了溫州人“300+之夢”,也為義烏這個全球小商品集散地提供了更多參與國際貿易和國際交往的可能;在杭州,打造國際賽事之都和進一步發展會展之都、旅游之都已經納入政府工作范疇,“體育場館后續利用的一館一策”“探索國際賽事的市場化運營”“老字號的數字國際傳播”“強化區域聯動推進國際旅游目的地建設”等舉措為浙江書寫共同富裕的故事提供了新的創意。
利用賽事搭建的城市對話新格局和國際傳播矩陣,浙江的國際影響力可再上臺階。杭州亞運會承接成都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下接巴黎奧運會,成都、杭州、巴黎三城互動已成現實;杭州亞運會的賽事版權已被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媒體購買,屆時,杭州、湖州、溫州、金華等城市文化古跡、亞運景觀和浙江精神將伴隨亞運健兒的風采被全世界所關注;此外,參與杭州亞運會報道的境外記者達到3000多名,國際傳播全媒體矩陣已經搭建完畢;浙江省網絡紅人和亞運贊助商將借助自媒體開展泛亞運傳播實踐,亞運會國際傳播途徑為未來浙江的跨境電商、跨國傳播開辟了道路。當然,接近3萬名國內外運動員、技術官員和記者是最好的傳播載體,他們在亞運村、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西湖、良渚遺址、義烏、赤山公園、象山、千島湖參加體育比賽,參與文化體驗以及享受美食和購物的畫面將通過他們的手機一一呈現在世界面前。我們有理由相信,熱情務實的浙江人、嚴密周到的賽事組織和公園般的城市一定會讓更多國際人士愛上浙江,愛上人間天堂。亞運不僅為浙江的提能升級創造了機遇,浙江精神也為亞運這一百年賽事賦予了更多時代價值和意義。
“1+5”的辦賽模式打造亞運賽事組織運行和服務新標桿。杭州亞運會是歷史上規模最大、項目最多、覆蓋面最廣的一屆亞運會,1個主辦城市和5個協辦城市是亞運會在同一個國家不同城市舉辦的創新實踐。1個主辦城市與5個協辦城市,意味著大賽組織、運行和服務的標準化、規范化和統一化,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大協同的難度可想而知,但也意味著在協同基礎上的創新;高速運轉的信息系統和管理系統在“數”與“智”的加持之下為1+5的辦賽模式提供了保障,浙江在賽事組織、跨城市協調和多部門協作方面的經驗將會成為本屆亞運會寶貴遺產。
杭州亞運會秉承的綠色和可持續理念為未來亞運會的組織舉辦提供了樣板。“綠色”是杭州亞運會的重要辦賽理念之一。杭州亞組委始終堅持把綠色和可持續理念貫穿到杭州亞運會籌備、舉辦和賽后利用的全過程、各領域、各環節。杭州亞運村推行綠色住宿,采用秸稈材質的衣架、環保面料洗漱包,賽事期間將以“人均餐廚垃圾產生量較同規模賽會減少20%以上”“特許商品、場館裝飾品中可回收(再生)材料比例達到70%”等作為目標。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綠色電力交易簽約累計交易電量達6.21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煤7.6萬噸;杭州亞運會也是全球首個大型“無廢”賽事。此外,杭州亞運會開發的亞運會碳中和數據管理、“亞運會碳中和——減污降碳協同”等平臺,為大型活動綠色低碳管理提供參考。
數智科技賦能亞運,賽博魅力為亞運添彩。浙江是數字經濟先發之地,運用好數字技術、智能手段有著先天優勢。杭州亞運會是首屆提出智能辦賽理念的亞運會,橫跨6個城市、56個競賽場館,以云計算技術打造的亞運核心系統,為賽事組委會、參賽人員和記者構建了一個強大的數據處理平臺,提供了快捷高效的基礎設施;“智能亞運一站通”打通了美食、酒店、娛樂、景點、演出、交通等各類亞運場景,集成各類城市服務,為用戶提供“吃住行游購娛”等便捷服務,為亞運觀眾定制專屬亞運觀賽旅游計劃,打造“千人千面”的數字觀賽服務;“智慧指揮平臺”的建設能一屏掌握亞運村管理數據,實現高效智能調度;“云端生活社區”將亞運村餐飲、交通、商業等服務全面上“云”,即時產生的工作生活需求均可通過掃描隨處可見的二維碼得到快速響應......“數”與“智”的賽博魅力,無疑將會是亞運遺產中的精彩一筆。
9個非奧項目彰顯亞運特色,電子競技和霹靂舞成為亮點。杭州亞運會的競賽項目包含40個大項、61個分項、481個小項,從競賽規?,杭州亞運會涵蓋了幾乎所有奧運大項和分項。9個非奧項目分別是智力項目、武道、壁球、板球、藤球、卡巴迪、武術、龍舟和棒壘球。包含了象棋、國際象棋、圍棋、橋牌和電子競技5個分項的智力項目都是亞運會的新興項目:武術在1990年北京亞運會上成為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龍舟、象棋、圍棋在2010年廣州首次登上亞運會舞臺,橋牌在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上首次成為正式比賽項目,電競和霹靂舞也是首次在亞運中亮相,具有補充和加強傳統奧林匹克運動項目的潛力。新興體育項目為運動員和愛好者參與亞運會提供了新機會。杭州亞運會融合了傳統和新興的體育項目,展現了亞奧理事會與時俱進的精神和主辦城市的開放特色,提升了亞運會在年輕群體中的關注度和影響力。
當1951年第一屆亞運會在新德里舉辦時,亞運會的倡導者尼赫魯可能不會想到他的倡議的歷史意義和百年后的杭州亞運會的時代價值。杭州亞運會火炬“薪火”寓意著中華文明薪火相傳,傳遞的是亞運會一以貫之的團結、友誼和平等、公平的理念,也呼應了本屆亞運會“心心相融,@未來”的主題。“百年亞運、千年文明”,亞運與浙江彼此賦能,隨著杭州亞運大幕的拉開,海納百川、團結友愛、勵志奮進的亞運精神和浙江精神必將傳遍亞洲,憑著浙江人的務實創新精神,浙江必能實現提能升級,亞運的浙江經驗也會被銘記亞運史冊。
。ㄗ髡呦嫡愦蟪鞘袑W院新聞傳播學院、國際傳播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專家)

法治精神生存條件 不能缺少主張 |
去年,省委省政府經過10多年積極部署推進的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工作塵埃落定。寧波舟山港實現了實質性一...
詳細
|
習近平總書記2·19和4·19兩次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回答了事關新聞輿論事業...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