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寧波網首頁

搜索 郵箱 網站地圖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寧波網 >> 理論 >> 理論特稿

一犁耕到頭,一任接著一任干:“常青樹”滕頭村的一條基本經驗

http://www.lapoloniadelospolacos.com    中國寧波網2023/09/19 09:36稿源:寧波日報

  陳安平 陳鳴達

  自上世紀60年代初開始,滕頭村一直是農業農村戰線上的一面旗幟,先后榮獲“全球生態500佳”“世界十佳和諧村”“全國文明村”“全國先進黨組織”等70多項國際榮譽、國家級榮譽。三任村黨支部(黨委)書記都是全國勞動模范,第二任書記傅企平連續三屆擔任全國人大代表,獲評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現任書記傅平均獲評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是黨的二十大代表。1991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視察滕頭村時贊嘆“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村莊”,并親自題寫了村名。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評價滕頭村是棵常青樹,“常青樹不容易,一定要繼續走在前列”。

  如今的滕頭村,已是經濟發達、產業興旺的創業之地,生活富裕、安居樂業的幸福之地,藍天碧水、環境優美的旅游之地,社會和諧、民風淳樸的文明之地,聲名遠揚、黨建強村的示范之地,吸引著一批又一批人前來學習考察、旅游觀光。

  然而,“羅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仡櫩偨Y滕頭村的發展歷程,“一犁耕到頭,一任接著一任干”,無疑是“常青樹”常青的一條基本經驗。

  人是要有點精神的。滕頭人從用牛犁田的日常農活中得到啟迪,提煉形成了“一犁耕到頭”的滕頭精神,既通俗形象,又有著豐富內涵。

  一是方向明確。牛耕田,要耕得好,就要筆直向前走,中途走走停停、彎彎繞繞,是耕不好田的。干事業也是如此,方向是燈塔、方向是指針,認準了方向,就要堅持不懈地走下去。上世紀60年代“改土造田”,有人認為要完成是“老虎天話”(不可能的事),在改革開放初期,要不要繼續走發展集體經濟道路也曾出現爭議。滕頭村黨組織引導村民形成共識,只有“改土造田”,才能拔掉窮根;發展集體經濟,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會錯。滕頭人的方向,就是聽黨話,跟黨走;滕頭人的目標,就是共同富裕。

  二是堅韌持久。認準方向,久久為功,腳踏實地,不達目標不罷休。滕頭人在老書記傅嘉良的帶領下,歷時15年,投入43萬工,肩扛手拉,硬是把1200多塊低洼零亂的“靠天田”,改造成了200余塊整齊劃一的旱澇保收良田。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滕頭村進行第一次村民住房改造,統一規劃建成兩層連排的樓房。本世紀初,實施第二次住房改造,建成一幢幢村民別墅。今年開始第三次住房改造,建設未來農村社區新居。滕頭村的住房條件越來越好,環境越來越優美。

  三是傳承創新。滕頭人在前行路上永不停步,而且始終走在前面。老書記傅嘉良作為“拓荒者”,先人一步創辦村級集體企業,先后建成了15家服裝、苗木等加工廠,為集體經濟騰飛奠定了基礎。第二任書記傅企平改制興企,開展股份制改造,激發企業發展動能,成功創建國家5A級景區和首批生態旅游示范區,實現“好看的村莊能賺錢”,F任書記傅平均創新強企,創立滕頭控股有限公司,推行“連鎖滕頭”和“飛地發展”模式,滕頭村的發展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選好一個人,造福一方人。滕頭村為什么能做到接力棒“無縫銜接”,一任接著一任干,每一任都有創新發展,確保“常青樹”常青?滕頭村選拔任用“領頭雁”的機制與之密切相關,甚至可以說具有決定性作用。

  一是穩定。傅嘉良擔任滕頭村的第一任黨支部(黨委)書記,從1960年至1997年,歷時37年;傅企平擔任第二任黨委書記,從1997年至2016年,歷時近20年;現任書記傅平均已任職6年多,年僅50歲。村主要領導穩定的最大好處是,確定的發展規劃、工作思路可以一以貫之地實施,避免因負責人變更而改變思路導致夭折。綜觀全國知名的先進村,絕大多數村的主要負責人和領導班子比較穩定。

  二是唯才。選賢任能,誰有本事就選誰來當帶頭人,不搞親親疏疏或家族式的“世襲制”。1960年滕頭村黨支部成立時,曾在上世紀50年代當過互助組組長、合作社社長,公開喊出“最窮的人跟我來”的傅嘉良,被黨員們選為黨支部書記。老書記退下時,有人認為他會讓擔任農業公司經理的兒子接自己的班。事實上,傅嘉良想都沒有想,極力推薦素質好、能力強的傅企平擔任村黨委書記。2017年,傅企平突然病倒,有人猜測,大學畢業在村里一家公司任董事長的兒子會不會接班?不久,黨組織和黨員選擇當時的村黨委副書記、村委會主任、滕頭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傅平均任村黨委書記。三任書記,都姓傅,都是滕頭人,但他們之間沒有血緣關系。

  三是歷練。兩位村黨委書記的繼任者傅企平、傅平均都不是平步青云、一步到位,而是經歷了多崗位鍛煉,一步步成長、成熟起來的。傅企平當過生產隊隊長、外貿公司職工、村蘑菇廠廠長,曾創辦村服裝廠、花木場,從1980年開始就擔任村黨支部(黨委)副書記,時間長達17年,具有很強的組織領導能力,接任村黨委書記水到渠成、順理成章。傅平均雖是臨危受命,也有人擔心他能不能接好班。其實,傅企平早就對他悉心培養。2002年,傅平均任滕頭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助理,2004年擔任副總裁,2006年創辦滕頭控股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長、總裁,2011年開始擔任村黨委副書記。

  四是傳幫。傅嘉良退休后,愛村勝于家,每天清晨在村里轉一圈,發現問題及時向傅企平提出來。最令人感動的是,他有個兒子因經濟利益與村領導發生矛盾,希望父親出面做工作,老書記不為所動。兒子發急問父親:“你是要兒子,還是要村?”傅嘉良堅定地說:“要村!”兒子氣得很長一段時間不叫爹。最后,他還是理解了老父親,和好如初。傅企平在任時經常把傅平均帶在身邊,言傳身教,受傅企平熏陶,傅平均得以快速成長。

  “一犁耕到頭,一任接著一任干”的滕頭村經驗,將給正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廣大農村,帶來有益的啟迪。

編輯: 李磊明
 法治精神生存條件 不能缺少主張
去年,省委省政府經過10多年積極部署推進的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工作塵埃落定。寧波舟山港實現了實質性一... 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2·19和4·19兩次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回答了事關新聞輿論事業... 詳細
2021国产精品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