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交通,以跨越發展書寫時代答卷
市交通局
今年是“八八戰略”實施二十周年。二十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親自擘畫了引領浙江發揮優勢、銳意進取的宏偉藍圖,打開了浙江科學發展之門,引領浙江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在“八八戰略”統領下,寧波交通事業進入了一個跨越發展的黃金時期。寧波舟山港初步邁入世界一流強港行列;杭州灣跨海大橋讓天塹變通途;杭甬高速鐵路實現杭甬“1小時交通圈”;“鄉鎮15分鐘上高速”“村村通等級公路”“村村通公交”;“四好農村路”成為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連續榮獲公交都市、綜合運輸服務示范城市、綠色出行城市等國家級稱號,成為首批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創建城市。二十年來,寧波全力構建“內暢外達”的立體交通新時代,實現了從區域開放門戶到國內國際雙循環樞紐城市的精彩蝶變,迎來了從建設港口城市到打造現代化濱海大都市的重大跨越,昂首邁入加快建設交通強市的新征程。
“No.1大港”助力國內國際雙循環
今年3月,新晉全球最大集裝箱船、最大載箱量達24116標準箱的“地中海泰薩”輪,穩穩靠泊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集裝箱碼頭;8月,全球首艘雙翼動力風帆超大型油輪“新伊敦”輪順利靠泊大榭港區實華碼頭。近年來,寧波舟山港憑借優良的水深條件和優質的港口服務,持續吸引全球各類“最大船”靠泊,歷年已累計接卸全球最大40萬噸礦船超300艘次,掛靠2萬標準箱及以上集裝箱船超1200艘次,曾多次接卸全球最大油輪“泰歐”輪,歷任最大集裝箱船“現代阿爾赫西拉斯”輪、“長范”輪、“長益”輪等,顯然成為全球最大船的“網紅打卡地”。
二十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提出推進寧波、舟山港口一體化的重大構想,2006年正式啟用“寧波—舟山港”名稱,一個嶄新的東方大港由此整合誕生,2015年實現以資產為紐帶的實質性一體化。
寧波舟山港地處“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交匯點,依托航道、水深優勢,在高瞻遠矚的規劃布局下,寧波舟山港以全球港航界矚目的加速度飛快崛起。截至2022年底,寧波港域已擁有萬噸級以上生產泊位118個,其中10萬噸級以上36個,30萬噸級巨輪可自由進出港,成為中國超大型巨輪進出最多的港口。2009年全港貨物吞吐量達5.77億噸,首次位居全球海港吞吐量第一;2017年成為全球首個超“10億噸”大港;2022年貨物吞吐量超12.5億噸,連續十四年位居全球第一。集裝箱吞吐量從2003年的不到300萬標準箱,發展到2022年穩居全球第三的3335萬標準箱,年均增速高達12.8%。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2015年排名全球第23位,2021年首次躋身前十強并保持第10位至今,排名超過了東京、休斯敦、釜山等全球知名港口城市。
寧波舟山港如今已開辟300余條集裝箱航線,連接著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港口,勾畫著港通天下的航運貿易網,其中“一帶一路”航線數從74條增加至120條,積極打造海上戰略支點,深度融入全球開放體系。對內則依托長江黃金水道和多式聯運優勢,腹地覆蓋江西、安徽、陜西、甘肅、新疆等內陸16個省市(自治區)、61個地級市,成為鏈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
寧波舟山港承擔了長江經濟帶45%的鐵礦石、90%以上的油品中轉量以及1/3的國際航線集裝箱運輸量,原油、鐵礦石、煤炭吞吐量分別占全國港口的19%、17%和6%,石油儲備能力占全國的11.8%,是中國大陸主要的集裝箱、礦石、原油、液體化工中轉儲存基地。隨著大榭港區實華二期45萬噸原油碼頭正式投產,成為當時亞洲最大、中國首個正式投用的45萬噸原油碼頭,極大緩解了我國原油運輸緊張局面。
今后,寧波舟山港將不斷優化臨港區域空間布局,構建臨港現代產業體系,打造利益共享的港產城供應鏈,發揮寧波“制造+貿易+物流”疊加優勢,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加快形成“以港興市、以市促港、港強城興、融合發展”的新格局,成為真正的“硬核”力量。
高快成網全面融入大灣區經濟圈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二十年來,寧波交通始終保持大投入大建設大發展態勢,大力推進跨區域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主動接軌上海,積極參與長三角地區合作與交流,高速公路縣縣通達,高鐵從無到有飛速發展,內河航道等級不斷提升,構筑起高效便捷的綜合立體交通走廊。
大橋為媒,滬甬攜手共奔赴。寧波與上海,一衣帶水、隔灣相望,地緣相近、人文相親,直線距離不過200公里,卻隔著世界三大強潮海灣之一的杭州灣。500多年前,王陽明乘船北上要經歷幾夜的風浪;25年前,寧波人去上海探親訪友,要繞行杭州近120公里;經過幾代人的探索和努力,15年前,杭州灣跨海大橋建成通車,天塹變通途,寧波人開車跨過杭州灣2小時到上海的百年夢想終于實現。這條全長36公里的“臥波巨龍”,曾讓習近平總書記深情牽掛,2003年至2008年間,他曾六次視察大橋工程,并為大橋通車專門發來賀信。大橋縮短了寧波與上海之間的陸路距離,使寧波從原本的長三角交通末端,一躍成為交通樞紐。今年“五一”期間大橋車流已經突破日均11萬輛大關,減少社會繞行成本超百億元。大橋改寫著交通脈動的同時,更影響著城市格局。作為杭州灣的“黃金通道”,大橋的貫通促成了上海港與寧波舟山港成為組合式港口群,也加速了高端產業項目和創新要素流向長三角南翼,“近水樓臺”的前灣新區更是借橋騰飛,從引進吉利、大眾兩家整車車企,到順勢打造相關產業高地,再到形成產業鏈優勢,成為長三角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區域之一。
高鐵為徑,唱響杭甬“雙城記”。寧波與杭州,作為浙江“雙子星”占據了全省GDP近半壁江山,企業藤蔓相連,地域同氣連枝。2013年6月,跨越寧波的第一條高鐵——杭甬客專正式通車運行,從寧波去往杭州只需要50分鐘左右,比過去的1.5小時的動車運行時間大大縮短。2016年G20杭州峰會期間,杭甬“雙城記”被首次提出,杭甬高速鐵路載著高鐵時代的速度優勢,擴大了城市間同城效應,讓“雙城記”的畫卷越來越清晰、成色越來越足。
如今,寧波交通不斷舒經通脈,內外交通迎來巨大變革。2022年12月28日,空鐵一體寧波樞紐三大先導工程同時開工,這是寧波推進空鐵一體、建設“軌道上的長三角”、更好融入國家大交通網絡體系的重大樞紐工程;2023年1月15日,通蘇嘉甬高速鐵路首根樁基在前灣新區開鉆,項目進入主體工程施工階段,建成后將實現寧波至蘇州、上海等長三角重要城市“1小時交通圈”,寧波至北京“5小時交通圈”。與此同時,甬金高鐵即將在年底通車,甬舟鐵路、甬舟高速復線加快建設,全國首條“智慧高速”杭甬高速復線穩步推進,滬甬跨海通道指日可待。
“四好農村路”繪就鄉村共富新圖景
“修一條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交通是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的“先行官”。二十年來,隨著城鄉一體化的不斷推進,寧波的農村交通面貌煥然一新。
村村通公路,如“毛細血管”哺育鄉村大地。寧波市農村公路建設起步早、等級高、投入大。放眼四明大地,一條條通往農村的公路,全方位助推鄉村社會經濟發展。去年,寧波作為全省唯一城市獲國家首批“四好農村路”示范市,全市已成功創建“四好農村路”示范鄉鎮48個。
村村通快遞,城鄉公交惠及千萬民生。寧波在美麗公路建設過程中,以惠民利民為宗旨,高度重視公路服務內涵的延伸與拓展,目前,全市城鄉公交一體化率超過90%,建成農村物流網點2375個,實現了建制村的全覆蓋。
村村興百業,交旅產文全方位融合。通往“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寧?h許家山石頭村的農村公路,石村驛站呈現古村新風貌;象山縣鄉道下蓮線上,伊家公路服務站方寸之地卻別有洞天,與水庫、山澗渾然天成,為車輛和游客提供便捷服務……這些“四好農村路”,有的串起了沿線的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本身也美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有的連通鄉村民宿、特色農業產品基地,成為農村振興、農民致富的康莊道;有的溝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成為傳承文化、弘揚歷史的交通使者;有的通向科創產業園區、特色小鎮、海港港區,為新型產業發展源源不斷注入強勁動力。
現代物流有力支撐產業鏈供應鏈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物流業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凸顯。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構建以現代化交通物流體系為動脈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二十年來,寧波以服務國家、省、市戰略為導向,緊緊圍繞產業發展和民生需求,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來謀劃打造現代交通物流體系,為高質量建設現代化濱海大都市提供堅實支撐。
保供穩鏈,暢通產業大動脈。今年7月1日,一列載著70高箱摩托車的海鐵聯運專列從重慶團結村中心站首發,緩緩駛入寧波舟山港北侖港區,標志著首趟“渝甬精品快線”班列順利開行。同月,義烏—寧波舟山港海鐵聯運“中國電建號”光伏專列順利開行,“世界小商品之都”義烏的光伏產品可在義烏的鐵路口岸裝箱,運往寧波舟山港登船抵達海外。作為大宗物資集散地、國際物流大通道,我市既有“一帶一路”重要基礎設施,又包含國家和省級的高能級平臺,2019年寧波—舟山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成功入選第一批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2022年寧波成功申報第一批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試點城市,成為長江經濟帶重大戰略物資中轉集散的重要樞紐和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關鍵節點。去年,寧波海鐵聯運突破145萬標箱,較2009年正式運行時的1690標箱增加近860倍,總量躍居全國第二位,為供應鏈產業鏈安全穩定提供保障。
朝發夕至,服務社會大民生。去年10月,我市入選國家第三批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創建城市。為更好滿足居民生活、生產和商務的配送需要,多年來,寧波充分結合全市產業集群、商貿網點、交通樞紐和居民聚集區的分布特點,整合、提升現有節點資源,持續完善三級物流網絡。如今,八大綜合物流園區高效運作,醫藥、建材、跨境商品、超市倉配等七大二級物流網絡基本建成,上百個末端共同配送站全面布局,實現了配送進社區、進商區、進學校、進機關、進醫院。2022年,全市物流企業達到1.6萬家,其中3A級以上207家;擁有各類冷庫935座,冷鏈庫容量超過110萬立方米,位居全國前列;順豐、圓通、申通、中通、韻達等全國主要品牌快遞企業在寧波設立了11個快遞分撥中心,年均處理件數超過20.8億件,推動全市物流配送體系更暢通、更高效、更低碳。
“公交都市”打造綠色出行新風尚
浙江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護綠”早已深入骨髓、成為共識。二十年來,寧波始終用綠色理念引領綠色實踐的發展,軌道交通、常規公交、慢行網絡,成為寧波交通“添綠”的三張網。
軌道連網,聯通港城新速度。2014年5月,寧波首條地鐵線路開通試運營,成為浙江省第二個開通地鐵的城市。如今,寧波軌道運營里程已達到186公里,規劃中的6號-8號線建設齊頭并進,軌道交通已成為市民公共交通出行首選。
車道智行,增進出行幸福感。中心城區、重要客流走廊等區域劃設了“八橫八縱”的公交專用道網絡,采取多種交規舉措保障公交先行。全市新辟公交線路47條,優化調整150余條,開通特色公交35條,更新新能源車輛2842輛。形成了“軌道交通為主要骨架,公交干線為快速走廊,公交支線、微線提供喂給服務,接駁換乘高效便捷”的總體線網格局。
慢行順暢,全齡友好更便利。“開門見綠,出門有道”,寧波統籌推進綠道網絡建設,綠道里程達到2095公里,位居全省前列。綠道串聯起沿線自然、歷史和人文資源,滿足人們進行步行、慢跑、騎行等活動,甚至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來“打卡”。
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不斷推動綠色出行服務提質。通過建設P+R停車場、開展“地鐵+小遛”聯合活動等方式,緩解核心區域擁堵壓力;積極探索“出行即服務”模式,不斷滿足個性化出行需求,“地鐵一到、公交即發”的微環線、社區直達地鐵站“招手即停”的微公交、“即時下單、及時響應”的“網約巴士”,都是寧波在公共交通方面的不斷嘗試。2023年初,寧波成功創建全國綠色出行城市,綠色出行比例達76.7%,乘客滿意度達92.3%,城市交通逐步實現更低碳、更綠色、更高質量發展。
奮楫揚帆正當時,厲兵秣馬再前行;赝隁v程,寧波交通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努力建設人民滿意交通;始終堅持發揮交通的“先行官”作用,加強基礎設施“硬聯通”和運輸服務“軟聯通”;始終堅持深化改革創新,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標準化激發交通運輸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始終堅持大局意識和目標導向,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推進交通運輸工作,不斷續寫發展新篇章。
面向未來,寧波交通人當堅持以“八八戰略”為統領,繼續發揚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開路先鋒精神,以黨建引領發展,以改革釋放動能,以創新激發活力,一張藍圖繪到底,高水平打造交通強市,擘畫寧波現代化濱海大都市美好畫卷,當好浙江建設“重要窗口”模范生,為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市域樣板探路先行。

法治精神生存條件 不能缺少主張 |
去年,省委省政府經過10多年積極部署推進的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工作塵埃落定。寧波舟山港實現了實質性一...
詳細
|
習近平總書記2·19和4·19兩次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回答了事關新聞輿論事業...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