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玉振:長期主義是跳出內卷式競爭的最好選擇
宮玉振
我們都想打勝仗,“打勝仗”在今天已經成為一個熱詞。但我們究竟應該打什么樣的勝仗?我們究竟應該要什么樣的勝利?從歷史上看,當塵埃落定的時候人們就會發現,最后勝出的一定是有著清晰的長期理念的那支力量。
這是歷史告訴我們的一個基本道理:堅持長期主義才能贏得長久的勝利。對組織而言最忌諱的就是勝則一日千里,負則一敗涂地。在商業世界的表現就是賺快錢,但是沒有自己核心競爭力的企業;那些今天這個有機會就做這個,明天那個有機會就做那個,卻沒有核心優勢的企業。
短期與長期的選擇,其實是一個資源分配的過程。短期行為是將資源投到當前,被動應對環境的變動;而長期主義是將資源投到未來,主動塑造自己的命運。
個人和組織的資源永遠是有限的,你的資源分配到什么地方,你就會收獲什么樣的結果。只有長期主義才能讓你跳出一時一地,發展出自己獨特的能力和優勢,才能從更長的維度把握好自己和組織的方向與命運。
我們究竟為什么需要長期主義?可從以下幾個角度來分析:
第一,從目標感來講,如果一個人只知投機,那么他即使精于算計、苦心經營,也無法走得長遠。投機者的路會越走越窄,處境越來越差。更主要的,是失去了更好的未來的可能。而長期主義可以為我們的人生提供明確的方向和持續的動力。方向感和動力是人生成功和組織成功所需的非常關鍵的兩個條件。
第二,從認知上來講,短期主義是以浮躁應對浮躁,以短視應對短期;而長期主義賦予我們全新的認知框架,讓我們從更長的時間維度,看清哪些是一時的喧囂、泡沫、雜音,哪些才是真正的大勢,從而可以在浮躁多變的時代保持內心的從容、寧靜與定力。
中國人講“勢利”,“利”和“勢”是分不開的,有勢就有利,有大勢才能有大利。所以不要先求利,而要先取勢。如果只盯著眼前的小利,那得到的最多也只是小利;只有取得大勢,才會獲得大利。
《孫子兵法》講過,真正的高手是“求之于勢,不責于人”,也就是在借勢、造勢方面下功夫,而不是苛求自己的團隊成員或下屬。企業管理也是這樣,遇到問題時如果沒有長遠的思考,不能跳出來看問題,就只會在具體的人、具體的事上去爭對錯。長期主義者會從“勢”的角度考慮問題,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認知模式。長期主義才會讓你做出基于長期的選擇,這是認知的價值。
第三,從行動上來講,長期主義可以賦予我們眼前的行動以深遠的意義,讓我們的努力有了一致性和連續性。長期主義并不排斥短期行為,不排斥眼前的選擇。下棋當然要一步一步地下。但一個棋子如果沒有長遠的考慮,就是個廢子,只有用清晰的戰略將棋子聯系起來,每個棋子的戰略價值和意義才會真正體現出來。
對未來進行長遠思考和規劃,會使我們更多地考慮到當前行為會對未來產生的影響,從而把長期目標滲透到眼前的決策中,用長期主義來過濾我們的短期行為。
長期主義的好處是讓我們懂得每一步在做什么,懂得每一個具體目標的實現會如何促成總體、長遠目標的達成。這樣我們在梳理、篩選眼前的行動時,就不會受短期誘惑的影響,不會掉入短期主義的陷阱,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防止短期行為傷害長遠的發展。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把戰術性的機會發展成戰略性的勝利,把眼前的機會發展成長遠的勝利。
第四,從競爭的角度來講,長期主義是跳出內卷式競爭的最好選擇。并不是所有人或組織都會選擇長期主義,這就是為什么最后勝出的一定是長期主義者。亞馬遜的前CEO貝佐斯講過:做一件事把眼光放到未來三年,和你同臺競技的人就很多,但能放到未來七年,和你同臺競爭的人就很少了,因為很少有公司愿意做那么長遠的打算。
長期主義其實是違背人類基于生存的本能的,長期主義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做到,也不是所有人都會選擇的。但是我們知道,少人走的路往往是最好的路。在長期主義的道路上,你不會遇到多少競爭者。所以長期主義才是跳出眼前內卷式競爭的最好選擇。(作者為北京大學國發院教授)

法治精神生存條件 不能缺少主張 |
去年,省委省政府經過10多年積極部署推進的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工作塵埃落定。寧波舟山港實現了實質性一...
詳細
|
習近平總書記2·19和4·19兩次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回答了事關新聞輿論事業...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