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寧波網首頁

搜索 郵箱 網站地圖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寧波網 >> 理論 >> 茶座

繆金星:日湖的前世今生

http://www.lapoloniadelospolacos.com    中國寧波網2023/08/14 10:03稿源:寧波日報

繆金星

  又是個周末,早早用過晚飯,照例是要出去刷幾步的,這回我走到了小區北邊的日湖。天已黑了下來,沒有月色,來湖邊散步的人卻一點不少。日湖邊景觀路燈亮起,把湖畔的樹和地上的草映射出一點墨綠來,濕漉漉、明晃晃的。此情此景,讓我不由得想起明末張岱的那篇《日月湖》來。

  寧波古稱明州,自唐朝開元年間得名,沿用了很長時間。直至朱元璋洪武十四年,為避諱國號,取“海定則波寧”之意,將明州府改名為寧波府。寧波地處東南沿海,兼有濃厚的吳越文化底蘊,亦為海上茶路啟航地,稱作“海上絲綢之路”。城內日月湖始鑿于唐貞觀年間,太和七年,縣令王元暐興修水利,“導它山之水,作堰江溪”,并引流入城,儲為日、月兩湖,“日湖圓,略小,故日之;月湖長,方廣,故月之。二湖連絡如環,中亙一堤,小橋紐之”。

  《日月湖》的開篇即交代月湖的地理、形狀及由來,描述日月兩湖相連,一堤相隔,一橋互通,筆法精致,情意盎然。張岱出身明朝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后家亡國破,其文字思想鉗制于鐵蹄之下,無以寄托對前朝之哀思,因日月湖暗合“明”字,故寫來尤為親切。

  “日湖有賀少監祠。季真朝服拖紳,絕無黃冠氣象”。張岱的《日月湖》也一并說到了賀少監祠,我揣測著此“賀少監祠”或就是現在位于月湖柳汀上的“賀秘監祠”。有記載說,祠中奉祀著賀知章。賀知章,字季真,擅長詩書,天寶三年告老歸鄉,居四明小溪湖上,自號“四明狂客”,其“兒孫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可謂家喻戶曉。

  在張岱眼里,日月湖的水,總是好的:“一泓汪洋,明瑟可愛,直抵南城。城下密密植桃柳,四圍湖岸,亦間植名花果木以縈帶之。”輕舟蕩漾,浮光躍金,湖岸綠樹婆娑,桃色柳媚,倩姿綽約——這是多么令人心動心醉的湖光水色!且“城中十萬戶日用飲食”,亦全賴兩湖水系。我曾考證過“日月湖”與“明州城”的關聯,當是先筑城,再鑿湖。至于先有城名,還是先有湖名,則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了。

  當年的日湖應該位于現在蓮橋街、延慶寺附近,與月湖水脈相連。怎奈滄桑變幻,日湖因疏于管理,水域面積不斷縮減,所謂“久湮,僅如污澤”。等到我長記性時,日湖已被填埋修作馬路了,F如今在蓮橋街邊僅以樹碑記,上書“日湖遺址”。日湖徹底消失,實屬寧波景觀的一大憾事。

  好在前些年搞城市建設,又在城北的姚江邊上開鑿出這道我眼前的人工湖來,且被冠以“日湖”之名;蛴腥擞X得別扭,認為這里的日湖與曾經的日湖,無論地理、人文、歷史都毫不相干,更別說與城南的月湖“小橋紐之”了。然則,今日的日湖也依然“名花果木以縈帶之”,園亭臺榭濱水建之,有接天蓮葉、映日荷花,自然也是好的。

  昔時日月兩湖之盛,桃柳爛漫,畫舫映水,自有昔人之謳歌贊美;而今日之日湖,見證我們這個城市的發展變遷,為城市添異彩,自亦由今人樂享其美。

編輯: 袁明淙
 法治精神生存條件 不能缺少主張
去年,省委省政府經過10多年積極部署推進的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工作塵埃落定。寧波舟山港實現了實質性一... 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2·19和4·19兩次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回答了事關新聞輿論事業... 詳細
2021国产精品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