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 楓:蘇東坡和陳季常的友情
冷 楓
蘇東坡是個喜歡結交朋友的人,他曾自詡“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可見其擇友很寬泛,只要志趣相投,脾性相合,身份的高低貴賤不在話下。事實上,蘇東坡也確實有很多朋友,這中間,就有個叫陳季常的人。此人原名陳慥,字季常,性格特點之一是懼內——老婆一聲吼,他就抖三抖。蘇東坡與之交契,自然知道他的妻子是何等兇悍,文人的刻薄勁一上來,便給好友夫人起了個“河東獅”的外號。典故“河東獅吼”更是流傳至今:昆曲中有著名的《跪池》一折,其他傳統戲曲里也有《獅吼記》的劇目。影視劇中,張柏芝和古天樂演過《河東獅吼》。陳季常“怕老婆”的故事經蘇東坡這個大文豪一做推手,弄得世人皆知。
那么,歷史上,蘇軾和陳慥的關系究竟如何呢?
蘇、陳二人原本風馬牛不相及。蘇軾祖籍四川眉山,陳慥是湖北麻城人。陳慥之父陳希亮,是蘇軾早年任鳳翔簽書判官時的上級。所以從那時起,蘇軾就和陳慥相識了,但關系不是很近。彼時的蘇軾年少成名,自負自傲,陳希亮為了殺殺這個年輕人鋒芒畢露的銳氣,一本奏章上九重,讓蘇軾不僅被罰了工資(八斤銅),還在為官履歷上有了不大好看的一筆。
人生際遇總是難以預測。元豐二年(1079年),因“烏臺詩案”,蘇軾被貶黃州。蘇軾踏上遠離京城的蹇途,想必也是心中落寞,平素的友人有一部分自然與他疏離了。但在元豐三年(1080年)的一天,蘇軾他鄉遇故知,碰到了隱居的陳季常。有必要交代的是:陳季常身為“官二代”,像是紈绔子弟,其實他一身江湖俠氣,當蘇軾真正了解他后,視其為“孟嘗君”般的人物。這一點,有蘇軾送給陳季常的《陳孟公詩》為證。
陳慥俠義灑脫,絲毫不嫌棄蘇軾落魄的戴罪之身,反而很是欽佩好友于逆境中依然保持豁達樂觀的性情,盛情邀請蘇軾去他家做客。此后兩人便經常在一起喝酒聊天,填詞論畫,鑒賞古玩,稱得上“樂莫樂兮心相知”。
由于蘇軾是被貶之人,按規定,他不能住官舍,不能租房子,所以暫居寺院?蛇@不是長久之計。陳慥建議蘇軾自己建房。蘇軾也有此意,于是從黃州知州那里批了塊地,開始擼起袖子蓋房。蘇軾在黃州一共待了四年,往來最為頻繁的非陳季常莫屬。蘇軾沒事觸景生情創作的一些詩詞,也總是第一時間拿給陳慥去看。比如有首關于梅花的詩,就寫于蘇軾前往歧亭訪陳慥的途中:“十日春寒不出門,不知江柳已搖村。稍聞決決流冰谷,盡放青青沒燒痕。數畝荒園留我住,半瓶濁酒待君溫。去年今日關山路,細雨梅花正斷魂。”人的一生中,肯定會遇到一些磨難甚至厄運,這個時候,我們會由衷感知,錦上添花的不一定是真朋友,能雪中送炭的一定要倍加珍惜。蘇軾看陳慥,多少有些“患難之中見真情”的意思在。
陳慥還為蘇軾刻售了不少詩文,如《前赤壁賦》《后赤壁賦》等。后來蘇軾離開黃州,陳慥依依不舍,一路相送,直到九江。蘇軾仕途多舛,幾乎不是在貶謫之地,就是在去往貶謫之地的路上。后來他又被貶去廣東。陳慥心中惦念,頻頻寫信。當時的廣東屬于安置罪官的偏遠之地,魚雁難通。直到蘇軾至惠州半年后,才收到陳慥早就發出的一摞書信?梢韵胍,陳慥對待朋友是何等真心,他定是因為遲遲收不到蘇軾的回信,萬分擔憂,便一直寫、一直寫……
真摯的友情肯定是相互的。元豐六年(1083年),陳季常之兄陳伯誠離世。蘇軾這時還在黃州。他覺得自己此時前去,會給處于傷痛和忙碌中的友人徒增麻煩,所以只寄了封慰問信,并送了擔酒去。有人可能會覺得奇怪:蘇軾為何不送銀錢當奠儀,而送酒呢?根據宋代禮儀,友人家屬過世,可以送銀。蘇洵去世,歐陽修就送了幾百兩銀子?商K軾當時阮囊羞澀。加之宋代士大夫的葬禮上會用到大量酒。祭奠,叩拜,都要以酒灑地。宋酒度數又不高,喝個幾碗不算“海量”。最關鍵,陳家雖富,然宋代實行榷酒制,國家壟斷了酒的釀造和售賣。所以蘇軾送酒,適當其時?商K軾的酒又是哪來的呢?筆者揣度:是他自己釀的。原因有二,首先,黃州路遠,朝廷哪里能管得到你蘇大胡子有沒有在家偷偷釀酒。其次,蘇軾的《記釀酒》《蜜酒歌》《中山松醪賦》等作品寫了可不止一首兩首。
人生匆匆一世,不過兩三萬天,縱然相識遍天下,真正知心又有幾人?人生,需要朋友,若能得到二三知己,富貴不忘,貧賤不棄,便是大大的福氣了!古代如是,而今亦然……

法治精神生存條件 不能缺少主張 |
去年,省委省政府經過10多年積極部署推進的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工作塵埃落定。寧波舟山港實現了實質性一...
詳細
|
習近平總書記2·19和4·19兩次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回答了事關新聞輿論事業...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