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寧波網首頁

搜索 郵箱 網站地圖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寧波網 >> 理論 >> 茶座

寧波古代高士和他們的隱居之地

http://www.lapoloniadelospolacos.com    中國寧波網2023/07/11 09:30稿源:寧波日報
“門前系船水拍墻”的陶公村
陶公村現已成體驗寧波內湖漁耕文化的打卡熱地
陶公村村口一景(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徐雪英 

    隱逸文化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少隱者通過歸隱自然,自適其適,實現自己人格的獨立和精神的自由。在寧波這片土地上,也曾有不少隱逸高士駐足停留,有的留下故事傳說,有的留下親族后裔,還有的留下一個個地名。 

    ■徐偃王與隱學山

    鄞州東錢湖鎮有隱學山,山高204.7米,據傳東周時徐偃王曾隱居于此,讀書養性,死后葬于此山,故名。

    徐偃王,西周時期徐國第32代國君。文獻記載,徐偃王僭越“伯”位而稱“王”,周穆王遣楚國襲其不備,大破之。破國后的徐偃王,蹤跡不詳。浙東一帶有傳言云,偃王幾度輾轉后,流落浙江,后擇居寧波東錢湖畔,在山上建書院隱學,死后葬于隱學嶺東坡。

    鄞州東部,有不少徐姓村落,自稱徐偃王后裔。如云龍鎮的前徐村,與東錢湖比鄰而立。傳徐偃王第三十八代孫徐忠通,因戀祖墓由徐州遷此發族而成。取名為“前”,含有歷史悠久之意。

    明樓街道徐家社區,原為東郊鄉徐家村。這里的徐姓亦奉徐偃王為始祖。民國《鄞縣志》記載,宋南渡后,始祖徐應漢自天臺遷居鄞東,因所造之樓寬敞明亮,人稱“明樓”。

    ■范蠡與陶公山

    東錢湖畔還有陶公山,以越國范蠡而名。傳范蠡功成身退后,為避勾踐曾偕西施隱居于此。因范蠡有陶朱公之稱,故名。我小時候,不知陶公為何人,請教于母親。母親用當地訛版故事解釋說,陶公是一個拐帶著兒媳逃跑的壞公公。當后來得知壞公公居然是大名鼎鼎的范蠡時,不禁哈哈大笑。原來財神爺范蠡也是有很多黑粉的。

    陶公山原是東錢湖中一座島山,遠眺似伏牛飲湖,故也有“伏牛山”之稱。山麓牛頭渚邊有釣魚磯,據說當年陶公常垂釣于此,人稱陶公釣磯,為舊錢湖十景之一。南宋寶慶三年(1227年),此地建有煙波館、天統亭等。

    明代時,忻氏從福建南安遷此建村,村以山名,亦稱陶公山村,簡稱陶公村。陶公村坐落東錢湖中,村民多以捕魚為業。“門前系船水拍墻,家家枕著濤聲睡。”近代,陶公村多僑民,村內民宅多以中西合璧為主,與湖光山色融為一起,極具特色。今陶公島已擴建為景區,有陶公像、陶公祠、財神殿、龍舟殿等,是寧波體驗內湖漁耕文化的打卡熱地之一。

    ■虞喜、夏黃公與大隱山

    余姚有大隱鎮,以大學者隱居地而名。大隱地處四明山東北麓姚江南岸,與河姆渡近在咫尺,山高水長,氣象萬千,是寧波古代隱居圣地之一。很多隱士曾在此隱居。著名的如東晉天文學家虞喜、南北朝詩人謝靈運、唐代詩人林無隱、宋代明州“慶歷五先生”中的楊適、杜醇等。

    光緒《慈溪縣志》解釋鎮上大隱山名字來歷時云:“晉虞喜三召不就,遁跡此山,因以名之。”意指“大隱”地名來源于東晉虞喜。虞喜,字仲寧,慈溪鳴鶴人,漢晉時期浙東望族虞氏家族后期名士之一。虞喜博學好古,淡泊名利,做過一些小官后,就退隱大隱。朝廷多次征召,都不愿再出仕。隱居山林的虞喜醉心學術,尤喜天文歷算,后成為我國最早發現歲差的天文學家。卒年七十六。為紀念這位結廬深山、高枕柴門卻自得其樂的大學問家,后人命其隱居地為“大隱”,F大隱云溪村虞家傳為其后裔,此地山高林密,溪與云接,仍有“清溪深不測,隱處唯孤云”的隱者風韻。

    清代黃宗羲在《四明山志》另有不同解釋:“大隱以大里黃公墓所得名。”這里的黃公,指“商山四皓”之一夏黃公。夏黃公,本姓崔,名廣,字少通,隱居夏里,故號夏黃公。傳其晚年來浙,隱居浙東大隱山,在寧波影響頗大。夏黃公死后葬于姚江畔覆船山。覆船山因夏黃公托體于此,又別稱“黃墓山”。山下有渡,舊稱黃墓渡!短J山寺志》記:“黃墓渡,俗訛河姆。”所以,如今大名鼎鼎的河姆渡,實際上由黃墓渡訛化而成,可以說也是因夏黃公而名。

    ■賀知章與鮑家墈

    海曙鄞江鎮有鮑家墈,村民主姓鮑,宋末為避戰亂,自徽州遷此。村旁舊有塘墈,以姓及塘墈得名。全祖望《高尚宅釣臺記》等文獻記載,賀知章晚年在此隱居,曾遺有高尚臺、賀公釣臺遺址等。

    賀知章,字季真,號四明狂客,是唐代著名的詩人和書法家,也是浙江歷史上第一位有資料記載的狀元。傳賀知章晚年隱居寧波時,在鄞江鮑家墈東北響巖筑別業,人稱高尚宅。宅名出自唐玄宗的《送賀知章歸四明》:遺榮期入道,辭老竟抽簪。豈不惜賢達,其如高尚心。今高尚宅遺址處立有鄞州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碑,上書“高尚宅古遺址”。

    在寧波,與賀知章相關的地名還有很多。如月湖景區尚書橋東堍有賀秘監祠,傳為賀知章讀書處。南宋紹興十四年(1144年),郡守莫將在此建“逸老堂”祀念之。元代,“逸老堂”和東側“涵虛館”合并,改置為驛站,祠遂廢。后代官府又重建或重修,F存賀秘監祠為清代同治四年(1865年)重修,為月湖點睛之景。

    白鶴街道還有賀丞路,因路北舊有賀丞廟而名。民國《寧波市志》記:賀丞廟,又稱賀成廟,為紀念賀知章在江東行跡而名。賀丞廟曾開辦和平小學,曾是中共寧波工委機關、江東特派機關的所在地,后改名鎮安小學。故廟原址位于今鎮安小學。

編輯: 鄭曉華
 法治精神生存條件 不能缺少主張
去年,省委省政府經過10多年積極部署推進的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工作塵埃落定。寧波舟山港實現了實質性一... 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2·19和4·19兩次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回答了事關新聞輿論事業... 詳細
2021国产精品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