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寧波網首頁

搜索 郵箱 網站地圖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寧波網 >> 理論 >> 文摘

曾小鵬:讓生活“像過節一樣”美好

http://www.lapoloniadelospolacos.com    中國寧波網2023/07/07 08:59稿源:光明日報

  曾小鵬

  人們常用“像過節一樣”形容生活的美好、心情的愉悅,可見過節對于中國人來說何其重要。傳統節日的周期性復現使得“節”在尋常的歲月中具備了特殊含義,它把人們從日常的世俗時空,帶入特殊的、神圣的歷史時空中,讓他們直面自然圖騰、祖先神靈以及世代因襲的傳統,過節也因此成為人們最具儀式感的文化生活。

  如果每天都像過節一樣那該多好啊,這是很多人的樸素愿望,過節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古往今來皆如是。不同時代、不同歷史條件下,人民所期盼的美好生活內涵有所不同。在物質生活資料匱乏、人民溫飽問題得不到解決的歷史時期,人民所期盼的美好生活也就是能吃飽穿暖有房住,有肉吃、有新衣,能改善一下生活已是奢望。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尤其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后,人民生活得到全方位改善,人民期盼的美好生活不再停留于物質生活層面,他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同時,過節的需求也更加多元,人們期待更豐富的節日文化生活。如何滿足群眾過節新期待成為重要的時代課題。

  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隨時間而變化,節日期間的文化惠民活動也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滿足群眾過節新期待。

  一方面,要不斷豐富節日期間文化進萬家的活動形式,為基層群眾提供更多可看、可聽、可讀、可學、可用的文化文藝資源。尤其要加強文藝創作,通過“訂單式”文藝志愿服務,“精準滴灌”滿足受眾個性需求。

  另一方面,要創辦更多節日配套的常態化惠民活動,讓過節更有儀式感。不妨圍繞節日文化內涵,常設一些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體育運動、文化娛樂相關的惠民活動。比如今鼓勵引導具備條件的鄉村在農閑期間開展村民自編自導、自演自賞的“村晚”,還有“村超”“村BA”等文化活動的舉辦為過節常態化惠民活動,提供了新的思路。

 。ㄗ髡撸涸※i,系貴州財經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編輯: 鄭曉華
 法治精神生存條件 不能缺少主張
去年,省委省政府經過10多年積極部署推進的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工作塵埃落定。寧波舟山港實現了實質性一... 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2·19和4·19兩次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回答了事關新聞輿論事業... 詳細
2021国产精品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