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寧波網首頁

搜索 郵箱 網站地圖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寧波網 >> 理論 >> 寧波新論

新時代“楓橋經驗”內在價值的實現

http://www.lapoloniadelospolacos.com    中國寧波網2023/06/07 11:40稿源:寧波日報

  單夏芬 黃秀蓉 

  今年是毛澤東同志批示學習和推廣“楓橋經驗”60周年暨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堅持發展“楓橋經驗”20周年。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內在價值解讀和實現備受關注。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在社會基層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機制。”這就要求我們以人民為中心,更好地實現基層善治。立足基層、就地化解矛盾,實現基層善治是實踐新時代“楓橋經驗”內在價值的關鍵,其實現離不開對源頭治理、對共建共治共享、對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的堅持和把握。

  A 堅持強基導向,加強源頭治理

  “楓橋經驗”的基本做法是將矛盾和糾紛化解在基層,而有些信訪人“信上不信下,信訪不信法”“以鬧求解決,以訪求私利”的現象和基層政府“花錢買平安”的做法,是新時代“楓橋經驗”向源頭治理轉型中要解決的問題。

  加強矛盾糾紛源頭治理。“抓早抓小”是“楓橋經驗”的本源要義,新時代“楓橋經驗”需更加強調源頭治理、前端防控。為此,要合理接受群眾意見,把基層治理的著力點更多放在前期處置、前瞻治理上,通過提高對各類風險矛盾的預警預防能力,最大限度避免和減少由不科學、不民主的決策引起的沖突和問題。同時,通過群眾信訪問題即時修正和完善決策,使各項政策更加符合民意,源頭上防范各類風險。

  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針對基層上訪的一般情況,通過定期組織分析研判,完善調查處置、風險評估等工作機制,牢牢把握應對風險主動權,并選擇典型信訪案例作為參照指導信訪工作;針對群體性突發事件等特殊情況,落實處置預案并將其放在重要位置;作為與群眾接觸最為緊密的基層工作者,要深入走訪了解民情民意,真正做到知民之所需、所盼、所急,解民之所需、所盼、所急。

  堅持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是對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指引與賦能。一方面,基層工作者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不斷提高化解矛盾和維穩能力,從根本上解決信訪法律規范適用的法律依據。另一方面,由于信訪與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邊界模糊,要積極推進訴訪分離和分類處理,認真落實涉法案件對接受理工作,確保人民群眾合理訴求按照法律規定得到合法結果。

  B 推進整體智治,推動共建共治共享

  整體智治是實現新時代“楓橋經驗”內在價值的重要方向,是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助推器”。適應整體智治情境、開發多跨應用場景、落實數字化網格工作,是擺脫基層整體智治現實困境的重要方式。

  努力構建與基層政府運行體制相適應的智治模式。針對基層治理碎片化問題,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強化系統觀念和數智思維。明確數據權屬基礎上,破除層級和部門之間的數據壁壘,建設統一全面的基層治理數據庫,建立健全鎮鄉(街道)信息系統數據資源共享交換機制;構建基于信息技術的自下而上的反饋渠道和自上而下的響應平臺,推動基層治理從“事”到“制”“治”“智”轉變。

  積極開發具有新時代“楓橋經驗”特色的多跨應用場景。源頭治理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治理理念,將數字化和“楓橋經驗”有機結合,開發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的場景應用,通過對人物精準畫像、事項全程監督等模塊,形成鎮鄉(街道)、村兩級矛盾調解中心,創新協調問題聯治。

  全面落實數字化網格工作體系。網格員是基層社會治理的“眼”和“腿”,數字賦能下的新時代“楓橋經驗”離不開作為社會管理主體的網格員。利用數據化和信息化手段,結合本地實際對轄區居民細分,為精準化服務奠定基礎;使數字化網格員培訓常態化,確保網格員入戶走訪更及時,數據錄入更規范,事件處置流程更流暢,切實提高網格工作實效。

  C 創新治理體系,深化四治融合

  在基層實踐中,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的融合是激活基層治理的新動能,是實現基層秩序與活力統一的基礎。因此四治融合是實踐新時代“楓橋經驗”內在價值的重要途徑。

  自治是基層社會治理的“內生力”,要充分激發基層治理主體的內在動力。給予群眾適當的決策權,切實暢通民意表達渠道,實現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讓自治“治”出基層民主管理新局面;完善村規民約、社區公約等自治章程內容,探索推行村規民約積分制,有效引導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強化法治保障,打通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深入推行依法執政,要求基層干部在工作過程中貫穿法治思維,同時推進“一村一法律顧問”,有效發揮法治在基層治理中的引領和保障作用;用法律明辨是非,創新運用法治手段真正做到“矛盾不上交、化解在基層”;注重群眾日常普法教育,順應網絡化趨勢,借用直播平臺將典型案例輔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普及法律,努力培育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良好社會環境。

  德治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發揮基礎性作用,強化基層德治教化作用,才能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效果,給基層治理賦能、聚力。要堅持群眾所需,尊重“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的實際,聽取群眾意見,推進村民認可、獨具特色的文化建設,將大劇院、電影院等數字資源搬到群眾身邊,讓村民“足不出村”就能滿足多元需求,增加村民的獲得感和歸屬感,做到“文化惠民”。

  智治在基層社會治理中起到重要支撐作用,是四治融合“1+1+1+1>4”的關鍵。要將基層智治系統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強黨建引領,壓實責任,努力提升基層信息化水平,充分將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融入基層工作,高標準推動基層智治系統建設走深走實。

 。ㄗ髡邌挝唬簩幉ù髮W法學院、浙江大學新時代楓橋經驗研究院)

編輯: 陳曉怡
 法治精神生存條件 不能缺少主張
去年,省委省政府經過10多年積極部署推進的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工作塵埃落定。寧波舟山港實現了實質性一... 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2·19和4·19兩次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回答了事關新聞輿論事業... 詳細
2021国产精品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