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助力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設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統籌推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調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職業教育一頭連著教育、一頭連著產業,是事關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共富先行的基礎性工程。目前,寧波職業教育已進入提檔升級、增值賦能的發展新階段,如何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加快構建符合時代要求、匹配產業需求、具有寧波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著力打造寧波職業教育金名片,讓職業教育在推進共同富裕中展現更大作為,是寧波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設現代化濱海大都市的重要命題。
張靜
職業教育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助力產業發展、轉型、升級,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是國家經濟建設、人才強國建設、科技強國建設的重要突破口,在推進共同富裕中發揮著不可代替的作用。寧波職業教育質量和水平在全國居于前列,應更好地發揮其服務國家和省市重大戰略的作用,助力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設。
助力產業振興,推動共同富裕建設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務產業發展、面向產業辦學,是職業院校辦學的根本特征。高職院校在辦學過程中要主動關注本地產業發展動態,根據產業需求動態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在為行業企業輸送合適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培育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儲備人才等方面發揮不可忽視的作用。據統計,寧波高職院校2022屆畢業生在甬就業率44.6%,企業對學生滿意度達97.1%,為區域產業發展提供了大批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
職業院校發揮研發優勢,對接企業生產一線開展技術服務,為產業振興提供技術支撐。據統計,2022年,寧波7所高職院校合計技術服務到款額6076.52萬元,產生經濟效益196167.47萬元。寧波職業技術學院結合區域產業特點,加大綠色化工、智能制造等國家“雙高”專業群建設力度,以高質量技術技能人才支撐和技術支撐賦能綠色化工、智能裝備等標志性產業鏈打造。2022年,化工專業群助力區域重點化工企業在國家級研發項目申報及核心技術研發上實現新突破;助力恒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選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建設項目;智能制造專業群助力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工程項目、模具智能制造產教融合工程項目兩項成功入選2021-2022年度浙江省產教融合“五個一批”工程項目。
助力高質量就業,促進“擴中”“提低”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職業教育正是通過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就業能力,實現“擴中”“提低”。高職院校通過提升受教育者技術技能增加就業能力,已成為助力高質量就業的重要力量。
適應產業需求和崗位工作需求、就業質量高,高職院校畢業生已成為中等收入群體的新生力量。據寧波各高職院校2022年度質量報告統計,高職院校畢業生月收入五年來呈現穩步增長趨勢。高職院校面向社會低收入群體開展技能培訓,有效提升受培訓者的就業技能和知識文化水平,更新勞動方式、拓寬就業渠道,實現收入增加。高職院校面向農村培養各類技能型人才,拓寬農村人口收入渠道,提高農村人口收入水平、實現鄉村振興。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組建師生“儂知”助農團隊,聯合當地農戶進行特色生產,采用“公司+農戶+電商推廣團隊”的幫產聯合特色運營模式,帶動周邊農戶一起養殖太湖雞,通過新型養殖技術使小雞成活率提高了10%,幫助當地農戶脫貧或增收,實現農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萬元。
助力區域文化繁榮,服務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共同富裕不僅要滿足人民“物質富裕”需要,也要滿足“精神富足”需求。高職院校通過為民眾提供平等而多樣的學習機會,如組織師生深入社區開展科普文化講座、藝術欣賞、職業體驗、非遺傳承、健康講座、曲藝學習,以及在線培訓、送教下鄉、暑期支教等等,助力民眾精神富足。
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增強文化自覺自信。教育是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高職院校注重在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中引導學生和群眾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傳播中華美德和中華文化;在開設的各類課程和活動中引導人們增強文化自覺和自信,注重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創造性轉化;在產業發展中,引導人們挖掘民族文化內涵,開發、創新適應新時代的文創產品,讓豐富的文化資源和文化產業成為共同富裕的“金山銀山”。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深入東錢湖旅游度假區洋山村和韓嶺村,結合當地人文環境與特色產品,通過藝術賦能,打造影視拍攝基地、藝術創作基地、文創研發基地等,并運用高新技術手段讓古建筑和古民居煥發生機,呈現鄉村的別樣特色。
創新文化項目,助力美麗鄉村建設。作為與社會發展緊密結合的教育類型,職業教育專業門類眾多,寧波各高職院校的藝術、園林、農藝、建筑、化工等專業,基于自身的專業特長為鄉村生態環境改善提供技術支持,或直接幫助改造和美化鄉容村貌,推廣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助力綠水青山的可持續發展。還在挖掘歷史人文資源、特色民俗文化等方面助力合作鄉鎮重新整理開發,開發特色農旅產品、農事體驗項目和旅游新業態,打造有內涵的“網紅”鄉村。如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開展“明州田語直播間”,助力鄞州區農特產品營銷和品宣工作,助推明州田語生態農業園上榜抖音寧波吃喝玩樂榜首!颈疚南凳姓苌缫巹澱n題“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助力寧波市技能型社會建設研究”(G22-5-JY13)成果】
。ㄗ髡邽閷幉殬I技術學院職業教育研究與發展規劃中心副主任)

法治精神生存條件 不能缺少主張 |
去年,省委省政府經過10多年積極部署推進的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工作塵埃落定。寧波舟山港實現了實質性一...
詳細
|
習近平總書記2·19和4·19兩次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回答了事關新聞輿論事業...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