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寧波網首頁

搜索 郵箱 網站地圖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寧波網 >> 理論 >> 學習貫徹二十大

夏春濤:從多個角度深刻領會 “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

http://www.lapoloniadelospolacos.com    中國寧波網2023/02/28 09:15稿源:寧波日報

  夏春濤  

  觀點提示

  “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這是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作出的新概括,是貫穿整個《決議》的重要論斷。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闡述了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及其里程碑意義,進一步闡明了“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其要義之一是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要從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多個角度,來加深理解、深化認識。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是中國古代治理體系的一個顯著特征

         

  中央集權是“地方分權”的對稱,指國家權力集中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統一服從于中央政府的制度。中國從秦朝開始確立中央集權制,形成“事在四方,要在中央”的管理體制,維護和強化中央集權成為總趨勢,在治理理念上崇尚“六合同風,九州共貫”的大一統局面,由此奠定此后兩千余年中國治理體系的基本格局。

  毋庸諱言,在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與君主專制制度如影隨形,晚清維新思想家譚嗣同遂有“二千年來之政,秦政也,皆大盜也”之嘆。不過,中央集權制與君主專制制度終究不是一回事:前者是一種行政體制,后者屬于政體;前者體現中央與地方關系,后者體現君臣、君民關系。因此,不能簡單地把中央集權等同于“專制”。應當看到,以古代中國疆域之大、人口之多、解決民生問題難度之大、民族與宗教關系之復雜,歷朝歷代在國家治理上面臨諸多嚴峻挑戰,倘若中央沒有權威,勢必難有作為,甚或局面失控,出現紛擾動蕩、兵連禍結的局面。中國古代史上著名的盛世,如漢文景之治,唐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均為中央集權得到加強、政令統一的時期;反之,大凡歷史上出現內亂或分裂局面,如唐代“安史之亂”、清代“三藩之亂”,往往是中央孱弱、權威動搖的時期,呈明顯的內輕外重、枝強干弱特征?偟膩碚f,中央集權制順應國情、行之有效,突出體現為中央有權威,社會動員和資源整合能力強,易于形成舉國體制,從而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民族融合等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有利于辦成大事、要事、難事。中國古代有吏治腐敗、民變蜂起、社會動蕩,也有政通人和、國泰民安、海晏河清、偃武修文,由此哺育了璀璨的中華文明,對推動中國社會進步和世界文明發展作出卓越貢獻,而中央集權制是中國古代治理體系中占主導地位、最穩定持久、成效顯著的一項制度。

  我們黨在構建國家治理體系上立足國情、立足當代,既承接傳統又銳意創新,從而真正超越歷史局限,創造了歷史。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我們黨成為執政黨,奉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人民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國體、政體隨之改變,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剝削制度、剝削階級被消滅,“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被賦予新形態新內涵: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致力于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是合為一體的;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成為新中國制度建設的一個顯著特點和突出優勢,其精髓是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維護黨的領袖在黨中央和全黨的核心地位,民主集中制構成黨和國家最根本的制度,既有集中又有民主,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與堅持民主集中制是高度一致的。

  中國古代在思想文化領域以儒學為正統和絕對權威。儒學宣揚綱常倫理、嚴判上下尊卑,有為封建專制主義張目的一面,確實帶有局限性。但同時也得承認,儒學重視修身養性,倡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凝結著先哲的大智慧。在這種氛圍下浸染成長的人,每每有家國情懷、使命擔當、操守氣節。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貫穿中國歷史,每逢歷史緊要關頭,總有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匯聚成磅礴力量,激勵、支撐著中華民族在漫長發展歷程中砥礪前行。我們黨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根本指導思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以發展中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這使得我們黨始終保持先進性,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黨的每一次理論創新都凝聚了全黨全體人民的智慧,而主要創立者是黨的領袖,尤其是被擁戴為核心的黨的領袖,生動體現并印證了其核心地位。

    

  “兩個確立”破解了我們黨在長期執政中遇到的重大新課題

         

  我們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是從遵義會議開始逐步形成的,黨的七大選舉產生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中央委員會,標志著我們黨形成一個成熟的黨中央。在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同志成為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盡管在跋涉前進中各種風險挑戰接踵而至,盡管黨內政治生活有起伏,兩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以遠見卓識、豐富政治經驗、高超領導藝術,保持了黨的領導的穩定,帶領全黨全體人民披荊斬棘不懈奮斗,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成就。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鄧小平理論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開篇,開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體現了兩代核心在推進理論創新上的卓越貢獻。

  1989年夏,我們黨組建起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實現兩代核心的過渡。如何確立新核心、新中央領導集體的權威便成為一個具有挑戰性的新課題。鄧小平同志為此做了大量工作,明確指出:“希望大家能夠很好地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很好地團結”“進入第三代的領導集體也必須有一個核心,這一點所有在座的同志都要以高度的自覺性來理解和處理。要有意識地維護一個核心,也就是現在大家同意的江澤民同志。開宗明義,就是新的常委會從開始工作的第一天起,就要注意樹立和維護這個集體和這個集體中的核心”。同年9月4日,鄧小平同志又突出強調了維護中央權威的極端重要性:“前一段我提出黨中央的權威必須加強。陳云同志講,各路諸侯太多,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各自為政。這個批評是正確的。中央的話不聽,國務院的話不聽,這不行。特別是有困難的時候,沒有中央、國務院這個權威,不可能解決問題。有了這個權威,困難時也能做大事。不能否定權威,該集中的要集中,否則至少要耽誤時間。”

  黨的十八大前后,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已迫在眉睫。另一方面,我們過去推進改革是“摸著石頭過河”,隨著國內“四個多樣化”趨勢的發展,頂層設計顯得越來越重要,中央必須具有權威性,因而更需要確立核心,以確保黨的團結統一和政令暢通。很顯然,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大局考慮,確立新核心、確立創新理論的指導地位已是刻不容緩。而要實現“兩個確立”,客觀上須具備三要素:黨的領袖具備成為核心的素質和威望,在推進理論創新上有重大建樹和突出貢獻,在實現“兩個確立”的方式上有突破和創新。就此而論,實現“兩個確立”是水到渠成,順乎人心、合乎大勢。

  偉大時代造就偉大人物,黨的核心就是從黨誕生以來偉大斗爭中產生的偉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黨全體人民積極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攻堅克難、砥礪前行,包括全面加強黨的領導、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進而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充分彰顯了作為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的卓越才能,眾望所歸地獲得全黨擁護、人民愛戴,當之無愧地成為黨的核心、人民領袖、軍隊統帥。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理論創新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歷史性飛躍,為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習近平同志是其主要創立者,故而該創新理論被命名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繼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之后,我們黨第三次直接以領袖的名字來命名創新理論,進一步凸顯了習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

  通過黨的中央全會等嚴格規范的程序,我們黨順應黨心民心,再次確立新核心,主動破解了在長期執政中遇到的重大新課題,具有創新和示范意義: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確立了習近平同志在黨中央和全黨的核心地位;黨的十九大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將之概括為“兩個確立”,寫進總結黨的百年奮斗史的第三個歷史決議,使之成為歷史性結論,具有無可比擬的權威性。

    

  “兩個確立”是我們踏上新征程、鑄造新輝煌的最有力保證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從黨的十八大開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至今已逾十年。黨的二十大報告以“3”+“16”+“4”的結構科學回顧總結了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3”指這十年間,我們經歷了對黨和人民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一是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三是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這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奮斗贏得的歷史性勝利,是彪炳中華民族發展史冊的歷史性勝利,也是對世界具有深遠影響的歷史性勝利。“16”指新時代十年黨和國家事業發展16方面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理論創新排列第一,即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4”指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四個方面的里程碑意義,黨的建設排列第一,即走過百年奮斗歷程的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有力,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顯著增強,黨同人民群眾始終保持血肉聯系,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

  一言以蔽之,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取得的。這充分彰顯了“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

  查第7版《現代漢語詞典》,“確立”作“穩固地建立或樹立”解。“核心”地位一旦確立,就具有穩固性,不因時因事而變。“新時代”是個大的時間概念,包括到本世紀中葉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這意味著我們今后的理論創新都是在現有理論框架內進行,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和發展。黨的二十大吹響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的進軍號角。踏上新的趕考之路,前途十分光明,挑戰也異常嚴峻。黨的二十大報告鄭重告誡全黨:“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而“兩個確立”作為黨在新時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作為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高度共識和共同意志,無疑是我們應對一切不確定性的最大確定性、最大底氣和最大保證。

 。ㄗ髡邽橹袊缈圃簹v史理論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導,中國社科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編輯: 鄭曉華
 法治精神生存條件 不能缺少主張
去年,省委省政府經過10多年積極部署推進的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工作塵埃落定。寧波舟山港實現了實質性一... 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2·19和4·19兩次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回答了事關新聞輿論事業... 詳細
2021国产精品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