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良 吳珍波:高水平推進新一輪全國文明城市創建
陳正良 吳珍波
“全國文明城市”是衡量一個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是國家授予一個城市最高的榮譽稱號。多年來,寧波人民齊心協力,成功實現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五連冠”。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寧波考察時,賦予了浙江建設“重要窗口”的新目標新定位,市委提出了寧波要當好建設“重要窗口”的模范生的要求。寧波要承擔好這一角色責任,就必須抬高標桿,在各項工作中以模范生的水準要求自己,。當前新一輪文明城市創建就是一個重要考驗,必須務求高水平爭先進位。為此,在創建實踐中,要正確處理好六個方面的關系。
一、正確處理“高標準”與 “補短板”“揚特色”的關系
作為已取得文明城市創建“五連冠”的先進生,寧波在新一輪創建中理應確立“高標準”的要求。所謂高標準,一是要在文明城市創建中“以最好的形象、最佳的狀態、最美的風景”,確保高分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六連冠”,體現走在前列“模范生”水準;二是要對標全國乃至世界一流城市,精心精致深化城市文明全域化建設,精明精細匠心打造雕飾城市每一處細節,下深功夫、真功夫提升城市文明品質并形成文明創建長效機制。
要達成此一目標,首先必須對照測評指標體系,高標準、高效率、高質量落實工作舉措,使每一項工作都體現走在前列的要求,達到模范生的水準。為此,必須全面做好“補短板”的工作。特別是要針對以往創建工作中的短板漏洞,諸如老舊小區靚化、農貿市場及其周邊序化、背街小巷美化、公共廁所潔化、景區景點公益宣傳景觀化和餐飲店、網吧管理規范化,城鄉接合部整治和公共場所母嬰室、無障礙環境建設、衛生死角與各類城市傷疤景觀化改造等工作上的不足,一件件加以彌補解決。與此同時,注重城市特色打造,在文明城市建設中注重挖掘并彰顯城市文化個性,注重培育寧波的城市文化特質,大力弘揚“四知精神”,豐富“愛心寧波.尚德甬城”文化內涵,在充分尊重并汲取本區域優秀歷史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固本求新,構建現代城市文明,精心培育寧波城市文化品牌。同時,充分彰顯城市特色風貌,依托寧波特有的江河湖海、山水形勝,對城市形態、城市輪廓、建筑景觀與色彩、標志系統等進行精心建設,努力塑造層次豐富、疏密有致、高低錯落的城市空間形態,創建具有浙東特色、港城風光、江南風情并富現代活力的城市形象。
二、正確處理改善形于外的硬件要素與提升內在的軟實力的關系
城市文明創建包括硬件要素改善和軟實力提升兩大部分。在創建文明城市實踐中,需要按照適度超前、綜合配套的原則,不斷建設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和各種有形的硬件環境條件,加快提升城市空間承載和環境承載能力,不斷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市政設施、公共文化設施等,解決好各類常見“城市病”,使城市功能更加完備、環境整潔優美、更加宜人宜居。但城市文明形于外的硬件設施環境僅是其物質基礎,城市文明更重要的體現是其文明的內在素養,即城市軟實力。例如,城市較高的綜合治理水平、富有吸引力的特色城市文化、城市擁有的人才存量及對人才的吸引能力、良好的市民素質、溫馨宜人的人文環境、有魅力的城市形象,凡此種種。提升城市軟實力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有厚實的經濟實力作基礎,更有賴于市民整體文明素質的提高,有賴于城市精神的育成與弘揚;不僅需要各類優秀人才的匯聚支撐和創造,也需要先進文化的引導和感召;不僅需要富有創新活力的機制、制度的驅動保障,也需要富有魅力的城市形象的充分展現……文明城市創建,是城市軟實力建設的重要實踐載體,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黨風政風民風社會風氣建設等方方面面內容,將對城市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
為此,寧波在文明城市創建實踐中,必須在提升改善城市硬件設施和環境條件之外,加大力度抓好市民素質的培育提升、區域精神的涵養凝練、文化教育事業的加快發展、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增強提高、各類人才培養引進、人文環境的營造優化和城市形象的塑造傳播,積極推進搞好文明好習慣養成工程、群眾性愛國衛生運動、中國好網民系列活動、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等各種扎實有效的精神文明建設創造性實踐的廣泛實施,從而不斷促成城市文明水平的提升。
三、正確處理文明創建基礎工作與完善城市治理體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的關系
創建文明城市需要做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奠實基礎文明等常規項、基本功,但又必須體現創建活動與時俱進的新的更高要求,通過文明城市創建的深化、提高,推進城市治理體系的完善和城市治理水平的不斷提高,以此達成文明創建的升級,更好地達到滿足市民對日益美好生活期盼的需要。文明城市既是建設出來的,也是科學治理出來的。因此,要建設一個更高水準的文明城市,就需要在完善城市治理體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上作進一步努力。
這就要求結合文明城市創建實踐,尊重和把握城市發展規律,學習掌握城市治理的科學工作方法。要從構成城市諸多要素、結構、功能等方面入手,對涉及城市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和周密部署,系統推進各項治理工作。隨著科技進步和管理經驗的積累,與時俱進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改變粗放型、經驗型城市治理方式,加強城市治理數字化平臺建設和功能整合,建設完善的綜合性城市治理數據庫,增強城市統籌協調能力、貫徹執行能力以及信息傳遞效率,融“全周期管理”意識于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城市治理作為一個聚合性的系統工程,必須遵循以人為本、科學發展、改革創新、依法治理的基本原則,堅持集約發展,統籌規劃,抓住重點,并以“繡花”功夫做好各項具體治理工作,著力提升城市發展可持續性,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一定能不斷躍上新臺階,而城市文明也就必將隨著城市治理體系的完善和城市治理水平的日益提高而內蘊于其中。
四、正確處理“爭面子”與“強里子”的關系
“全國文明城市”無疑是一座城市響亮的牌子和靚麗的名片,但文明城市創建不是為創建而創建,其根本目的在于以此為抓手,促進城市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提升城市品位、優化社會治理、增進民生福祉。“全國文明城市”牌子帶來的不僅是“面子”,更是能夠讓生活其中的人們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幸福指數提升的“里子”。
因此,在創建工作中,必須以持續推動城市經濟社會全面發展進步和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升為目標,圍繞創建指標體系各項要求,進一步夯實文明城市創建的各項基礎工程,在整治頑疾上持久發力,在習慣養成上春風化雨,在制度落實上一嚴到底,扎實有序推進各項創建工作,既在優化美化城市環境,提升城市“顏值”和城市環境“氣質”上做實功,又要在養成人們文明習慣、塑造文明新風、豐富提高城市文明“涵養”上下真功夫,讓城市品質更加彰顯,讓市民生活更加幸福。
五、正確處理政府主導與人民主體的關系
政府在創建文明城市中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統籌規劃、引導、服務和推動等方面。因此,在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政府必須發揮好組織領導和頂層設計的作用,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施策,強化執行力,有效提升城市建設和管治的科學性和效能。同時,要充分發揮好人民群眾在創建文明城市中的實踐主體作用。“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作為一項德政工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必須始終堅持創建為了人民、創建依靠人民、創建惠澤人民,并將之作為文明城市創建的著眼點和落腳點。
為此,一要積極宣傳,廣泛發動參與。要借助各類媒體,傳播文明理念,倡導文明行為,引導廣大市民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增強文明素質、培養良好習慣,營造人人參與共建的創建氛圍。二是要把創建活動和切實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創建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三是在總結寧波創建文明城市中取得的成績和經驗基礎上,不斷深化群眾性文明創建活動,倡導各種文明創建志愿服務,實現文明創建人人參與,文明城市人人共享。同時,還要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引領作用,促進全社會形成文明向上的強大力量。
六、正確處理創建文明城市“評時”與“平時”的關系
文明城市創建,重在建設,貴在積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永在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因此,創建工作本身就是一場又一場的持續接力運動。文明創建的成績如何,見之于“評”時,但功在平時。一方面,我們必須清晰明了“評時”要求,切實增強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對標對表找差距,聚焦聚力破難題,分類分項抓落實。另一方面,文明創建更重要的是靠“平時”多下功夫,靠日積月累的建設涵養,把功夫下在實處。
必須堅持常態化推進創建工作,久久為功、持續用勁。作為“五連冠”全國文明城市,文明創建工作早已成了寧波城市發展和市民生活的日常構成。深化寧波文明城市創建活動,無論是基礎設施的完善、居住環境的改善、城市形象的提升、市民文明素養的涵育,還是各種文明細節的改善與提升,重要的就是需要有一如既往的日復一日、滴水穿石的堅持。因此,文明創建,需要的是每一位參與者用功用心用力于平時,認認真真、踏踏實實,知責盡責,注重點滴累積,積以積極奮斗努力,文明必然成為寧波的城市特質和最美麗的風景線。
(作者單位: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寧波大學基地、寧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法治精神生存條件 不能缺少主張 |
去年,省委省政府經過10多年積極部署推進的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工作塵埃落定。寧波舟山港實現了實質性一...
詳細
|
習近平總書記2·19和4·19兩次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回答了事關新聞輿論事業...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