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耿 陽
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經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進一步采取務實舉措,加快釋放國內市場需求,成為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3月27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擴大居民消費,合理增加公共消費,啟動實體商店消費,保持線上新型消費熱度不減”,各地也紛紛出臺釋放市場需求和提振消費的有力措施。其中,發放消費券、特別是電子消費券成為推動政策落地的重要手段。
消費券是政府發行的可以購買消費品的票證。有研究表明,發放消費券對商貿行業的拉動效應明顯。在此次疫情對我國經濟形成較大沖擊的背景下,發放消費券是各地有效提振消費的有力舉措。
不同于以往的是,近期地方政府紛紛與電商平臺攜手發放電子消費券,借助數字化力量促進消費,這使消費券的發放變得更加高效、透明。一方面,電商平臺具有憑借大數據精準連接供需雙方的優勢,能幫助政府更高效便捷地派發消費券,并實現政策結果的可追溯,有效解決以往對消費券發放效果的評估較為滯后且準確性難以考量等難題。另一方面,發放電子消費券還能顯著降低成本。以往僅僅是消費券的印制、消費券公共平臺的構建以及相關防偽技術的研發等,便需消耗10%至15%的成本。以知名生活服務平臺美團為例,目前,美團已協助銀川、南京、長沙、沈陽、柳州等地政府派發消費券,消費者可在美團、大眾點評APP上的活動專區領取消費券,此舉帶動消費的效果十分明顯。在銀川,有的餐館80%的客人都在使用消費券結賬。
近段時間,人們對發放消費券有一些討論,這對促進地方政府科學決策,合理確定消費券的發放種類、金額和期限都十分有益。不過,一些觀點也表現出人們對消費券這一事物的認識不足。
消費券具有提振消費和社會保障的雙重功能。應該以哪一種功能為主,常常成為討論的焦點。當前各地發放消費券,是政府為應對疫情沖擊而采取的手段,目的非常明確。當然,消費券在客觀上也能起到社會救濟的作用,但這并非當前政策發力的重點。因此,消費券涉及的消費品,應該選擇產業鏈上游帶動作用強或橫向關聯行業多、消費彈性大的品類,避免選擇缺乏消費彈性的生活必需品。比如,刺激餐飲消費會帶來商戶加大食材采購,利好上游種植生產、運輸流通行業,而餐飲業又恰恰是受疫情沖擊嚴重的行業之一。
有觀點認為,發放消費券的效果不如減免企業稅費的效果。應該看到,兩類政策的受惠對象不同、見效快慢有別,并不存在簡單的非此即彼的關系,而是可以相互補充的。實際上,疫情發生以來,政府已出臺多項稅收和社保的減免政策來為企業減負。
此外,還需要考慮的是發放消費券的短期效果和長期效果的問題。國內外經驗表明,消費補貼政策在短期內或多或少會帶動消費增長,但也必須看到,其對維持消費增長的效果是有限的。就目前而言,餐飲、住宿、健康醫療、休閑娛樂、出行等消費券支持的領域,不僅可以實現消費回補,還有望實現消費升級。當然,消費券對消費者來說屬“意外之財”,不能改變居民對未來收入的預期,因而不能帶來消費大幅度增長。正因如此,消費券這個“彈藥”需要在恰當的時機集中“打”出去,才能獲得較為理想的效果。
總之,通過發放消費券刺激經濟,是特殊時期的特殊政策。在眾多中小微企業面臨生產經營困難時,提振消費就意味著擴內需、穩就業,有助于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長期來看,要更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還需切實推動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地見效,也更有賴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深化。
法治精神生存條件 不能缺少主張 |
去年,省委省政府經過10多年積極部署推進的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工作塵埃落定。寧波舟山港實現了實質性一...
詳細
|
習近平總書記2·19和4·19兩次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回答了事關新聞輿論事業...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