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建新
著力推進大都市、大灣區、大通道、大花園建設,是省委提出的重大戰略,也是新一屆市委、市政府為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寧波發展的指示,早日躋身全國大城市第一方隊、打造“名城名都”所作出的重要戰略決策。特別是加快推進寧波大都市建設,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G20杭州峰會期間,勉勵寧波與杭州錯位發展、協同發展,共同唱好“雙城記”指示精神的實際舉措。寧波都市圈作為長三角五大都市圈之一,加快建設大都市已是當前十分緊迫的重大任務,要提高認識,搶抓機遇,找準路徑,扎實推進。
一、寧波加快建設大都市意義重大
大都市是城市化進程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城市特別是作為區域核心城市的大都市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越來越突出,大都市對周邊城市的輻射和帶動作用越來越明顯。所謂大都市,是指人口和經濟規模較大、城市功能較強,能夠對一定區域內的其他城市進行資源集聚和功能服務的特大城市。寧波擁有較好的資源和區位條件,已有較大的城市規模和較好的城市功能,理應成為帶動周邊城市共同發展的大都市。
寧波加快大都市建設是實現《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提出的寧波都市圈的必然要求!兑巹潯访鞔_提出寧波都市圈概念,作為長三角城市群重點打造的“五圈”之一,寧波都市圈范圍包括寧波、臺州和舟山三市,要求高起點建設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和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寧波港口經濟圈、臺州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試驗區,發揮寧波中心城市要素集聚和綜合服務優勢,推動都市圈同城化發展。目前寧波城市功能還不夠強,對臺州、舟山的功能服務作用還不夠多,迫切需要加快大都市建設來提升區域中心城市的服務功能。
寧波加快大都市建設是縣域經濟向都市圈經濟轉型發展的現實需要。經濟社會發展進入到了新階段,過去以縣域經濟為主導的發展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新的發展要求。在經濟發展的初中級階段,經濟增長主要依靠人力、資金、土地和物質資源投入,在縣一級的較小區域范圍內組織經濟發展更具活力,能實現更快的發展。但進入發展的中高級階段之后,面臨著更加嚴峻的資源、環境壓力,面臨著更大的市場、技術和效率挑戰,需要有更多的科技、管理、人才等資源,在區域范圍更大的都市圈里來組織經濟就更具優勢,更有競爭力。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時代,正是都市經濟唱主角的時期。
寧波加快大都市建設是唱好“雙城記”,與杭州一起帶領浙江深入推進新型城市化的應擔職責!墩憬∩钊胪七M新型城市化綱要》要求,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區建設發展,提升杭州、寧波、溫州和金華—義烏四大都市區區域帶動作用,堅持把都市區作為推進新型城鎮化的主體形態,統籌協調城市群、都市經濟圈發展,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特別是杭州和寧波,是浙江經濟發展的雙引擎。杭州具有科技、人文、金融、旅游等方面的優勢,特別是在電子商務和新一代信息技術方面,具有突出優勢。寧波在港口、物流、外貿等方面具有較大優勢。但杭州綜合實力明顯強于寧波,已穩居第一方隊,而寧波進入第一方隊尚需努力。要擔當起引領重任,必須加快提升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地位,加快推進大都市建設。
寧波加快大都市建設有利于推動浙東地區創新轉型發展,增強區域整體競爭力。浙江東部沿海的甬、舟、臺等城市是我國沿海較發達地區,外向型經濟特色明顯,先進制造業基礎扎實,是我國重要的石化、電力、汽車及零部件、家電、模具、文具、紡織服裝等產業的重要生產基地,現已步入工業化后期,處于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但產業發展需要的技術支撐能力較弱,現代服務業發展不足,高端人才緊缺。迫切需要有一個核心城市能夠擔當起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為周邊區域服務的功能。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寧波理所應當擔起責任,著力推進大都市建設,不斷增強中心城市服務功能,為都市圈內的其他城市提供有效服務。
二、寧波加快大都市建設條件良好
作為經過改革開放40年快速發展的東部沿海發達城市、計劃單列市和區域中心城市,寧波具有打造國際化大都市的良好條件。特別是在港口和區位地理優勢、產業發展基礎和整體經濟實力、歷史人文底蘊和城市文明程度、對外合作關系和對外開放水平、市場經濟意識和體制機制優勢等方面,均有一些突出的優勢和資源,為寧波加快建設大都市提供有力的支撐。
具有良好的港口和區域地理優勢。港口資源優勢十分突出,港口自然條件具有水深、流順、不淤不凍、陸域開闊、氣候良好等優點。寧波舟山港貨物吞吐量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去年成為全球唯一超過10億噸的港口。港口集裝箱吞吐量也高居全球第四位。海港資源之佳遠超上海,全球少有。寧波舟山港具有打造國際航運物流中心的資源條件。寧波區位地理條件優越,處于東部黃金海岸線與長江黃金水道結合部的重要交匯處,緊鄰國際主航道要沖,是亞太地區通江達海的理想之地。區域陸上交通高效便捷,杭州灣跨海大橋、舟山跨海大橋、杭甬高速、甬臺溫高速和甬金高速貫穿其中,優越的地理和交通資源,使寧波成為我國對外開放新格局中居于重要樞紐位置,被賦予“一帶一路”的戰略支點與長江經濟帶龍頭龍眼的戰略定位,是服務于長三角城市群建設的重要支撐。
具有產業發展基礎和整體經濟實力。寧波具有較強的產業基礎,特別是工業制造業基礎強勁。工業總產值超過2萬億,全省第一,全國名列前10位。工業已形成臨港大工業、傳統優勢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三位一體的產業體系。作為寧波工業支柱的汽車及零部件、石油化工、紡織服裝、家用電器等產業產銷規模位居全國前3位,產銷規模居全國第一的產品已達100多個。服務業快速發展,已基本形成了集金融保險、內外商貿、交通物流、信息通訊、科技教育、旅游文化和中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為一體的城市服務體系,特別是港航物流功能十分強勁,能夠展示國際化大都市的水平,能對周邊城市進行集聚和輻射。城市規模和經濟實力較強,經濟總量接近萬億,城區建成區面積超過4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超過300萬,城市排位在我國大陸居前15位,具備成為國際大都市的潛質。
具有歷史人文底蘊和較高城市文明。寧波已有1000多年的城市發展歷史,人文薈萃,人才輩出。寧波人歷來重視文化教育,自隋朝至清朝的歷代科舉中,寧波籍的進士就有2432人,其中狀元13名,人數上名列國內地市前茅。著名的官宦有范欽、史浩、樓鑰、方孝儒等。著名文人有吳文瑛、屠隆、呂紀、姚燮等。著名學者有黃宗羲、王陽明、萬斯同、全祖望等。當代文化名人有馮冀才、陳逸飛、余秋雨等。當今兩院院士中寧波箱的就有120多人,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也是寧波人。寧波城市文明素質較高,秉承誠信、務實、開放、創新的城市精神,成功實現全國文明城市“五連冠”。寧波已具備成為大都市的城市文明基礎。
具有對外開放和對外經貿合作經驗。寧波具有上千年的對外貿易歷史,唐朝時就開始了對東亞和東南亞的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往來,設立市舶司,五代時改稱博易務,宋朝時又稱市舶務、市舶司。唐代,寧波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與揚州、廣州并稱為中國三大對外貿易港口。宋時又與廣州、泉州同時列為對外貿易三大港口重鎮。鴉片戰爭后被辟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習近平總書記稱寧波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活化石之一。改革開放以來,寧波作為全國首批14個沿海對外開放城市和國務院計劃單列市,利用港口和區位優勢,積極推進對外開放,千家萬戶搞外貿、凝心聚力引外資、開拓奮進拓外經,目前在外貿、外經上居全省首位、國內前列,外資居全省第二、國內先進。區域內特殊經濟區數量、層次居全省首位,保稅區、保稅港區更是全省唯一。目前寧已與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緊密的經貿關系。改革開放40年,寧波響應政策、適應政策、善用政策,促進了經濟騰飛和城市發展,已基本具備進一步深化對外開放、提升國際化程度的潛力。
此外,目前國內外環境有利于寧波加快大都市建設。放眼世界,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對大都市發展依然十分重視,都市圈建設如火如荼,且日益成為參與國際分工和提升國際競爭力的主要力量。國內城市打造大都市更加積極主動。國內一些大城市,特別是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集聚區域財力,著力打造城市規模大、經濟實力強、產業結構好、服務功能佳的國際大都市,并依托大都市,構建都市經濟圈。目前,國家政策和規劃導向鼓勵都市圈建設,鼓勵發展大都市。杭州都市圈、長株潭城市群、武漢城市圈、鄭州都市圈等建設成績顯著。依托大都市,打造都市圈,已成為我國下一步城市發展的主導形式。因此,大環境對寧波建設大都市十分有利。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寧波打造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也存在著諸多矛盾和問題。一是中心城市功能還較弱,不能對周邊城市資源進行有效集聚,也難以為周邊城市提供較高水平的城市服務。二是高層次人才緊缺,科技研發能力較弱,企業創新和研發大多依靠外地高校和研究機構,中心城市能夠提供的科技服務比較少。三是要素資源制約日益加大,隨著地方政府負債規模的擴大,政府用于大都市建設的資金缺口越來越大。土地資源緊缺的問題愈加嚴峻,可供城市功能布局的土地不多。大都市建設面臨的挑戰也不容小覷。
三、寧波加快大都市建設路徑謀劃
寧波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目標定位就是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的城市發展目標——國際港口名城、東方文明之都。寧波大都市要突出的就是港口經貿之城和人文宜居之城。圍繞“名城名都”建設目標,寧波要在2030年之前,城市功能和競爭力排位進入大陸城市前10位,綜合經濟實力進入前10位。寧波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要在港口功能和人文社會方面得到彰顯。
圍繞國際港口名城建設,寧波要著力打造港口經濟圈,形成一圈三中心的功能布局。寧波要以港口功能彰顯自身城市地位的硬實力,逐步成為亞太國際現代物流門戶城市,現代化、國際化的港口名城。港口經濟圈就是以寧波-舟山港為中心,利用海港功能優勢,積極開展與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經貿往來,以寧波與腹地城市群為載體,以綜合運輸體系和海陸腹地為依托,以港口產業鏈為主要支撐,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緊密聯系,相互協調、有機結合、共同發展的區域經濟共同體。它具有“內外對接、圈層帶動、線性輻射、網絡牽引、產業支撐”的特征。具體來說港口經濟圈有四個層次:核心區(寧波—舟山港區)、輻射區(港口功能直接相關城市)、影響區(港口功能有關城市)和關系區(世界各國的主要港口城市)。
港口經濟圈建設的基本內容是三大中心。一是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港航現代物流服務中心。這是國際航運服務中心與國際現代物流中心的結合體,是指以寧波舟山港為依托,集發達的港航物流基礎設施、完善的港航物流服務體系、充足的航運物流需求資源、眾多的港航物流服務企業為一體的國際化港航服務中心,既是集交通、服務、文化、產業、貿易、投資、信息與生態等的多功能體系,也是全球供應鏈管理和國際港航物流資源配置的重要節點。港航服務中心將要形成四位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即進出口商品交易和展示平臺、海陸空連接的交通網絡體系、信息和金融服務平臺、為港航物流服務的相關主體(包括海關、商檢、船級社、貨代、法律事務、會計師事務所等)。二是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經貿合作交流中心。這是指依托港口、民營經濟、國際貿易等特色優勢,以提升開放型經濟和城市國際化水平為導向,經貿合作輻射廣、高端資源聚合高、國際交流傳播強、城市發展環境優的國際貿易、國際消費、國際會展、人文交流、金融信息等各類合作平臺的集聚中心。它將成為寧波都市圈及周邊相關城市的對外貿易交易和展示服務平臺,國際投資合作洽談與咨詢服務平臺,國際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健康、體育等交流活動的會務平臺。三是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創新中心。這是指以打造先進制造業體系為重點,以提升創新要素集聚力、科技成果轉化力和產業創新影響力為主線,創新資源集聚、企業活力迸發、成果轉化高效、創新環境開放的國際先進制造業中心、全球制造業創新網絡樞紐節點城市和優勢領域創新技術的策源地。寧波將利用港口城市對外交流合作的優勢,引進、消化、吸收國內外科技創新成果,推進最新科技成果的轉化利用,為都市圈及周邊城市的先進制造業發展服務,成為長三角南翼科技成果創新、轉化和應用的服務中心。
圍繞東方文明之都建設,寧波要著力打造國際人文交流和服務港,形成一港多點的功能布局。寧波要以人文功能彰顯自身城市地位的軟實力,逐步成為東亞國際人文交流和服務的重要門戶城市,成為屹立東方的文明、富強、美麗、宜居的青山碧水之城。寧波國際人文交流和服務港,是指以寧波城區為中心,各縣市中心區為輔助,積極挖掘和弘揚寧波悠久的儒商文化傳統,積極開展與國內外重點城市的人文交流與合作,以寧波主城區和各縣市歷史文化建筑群落和東錢湖、象山港、四明山及溪口風景區等自然山水優勢資源為載體,以國際經貿、文化、藝術、體育、教育、健康和休閑旅游等大型活動、展覽、比賽和會務等為平臺,以文化旅游產業和文教衛體等事業發展為支撐,以各類人才及團隊的引進、培育和使用為動力,打造人文與經貿、科技、教育、健康、旅游和居住等相融合的現代文明大都市。
國際人文交流和服務港將具有三大服務功能:一是國際文化、科技、教育、健康、體育、藝術等交流活動的信息服務平臺。在市級層面設立人文交流信息港,可由市委宣傳部牽頭并組織實施,市外辦、僑辦、臺辦、甬港聯及其他市有關部門參與,統籌領導和管理這一信息服務平臺,為國內外文化、教育、科技、藝術、體育等項目團體進入寧波,或寧波團體走向國內外城市提供咨詢、對接和手續辦理等服務。二是國際文化藝術、休閑旅游、體育比賽、學術研討等活動的組織實施平臺。采取政府監管、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方式,研究制定支持政策,引進國內外優秀文藝團體、體育賽事等,營造濃厚的文體氛圍。由旅游和文化、體育等部門負責,加強旅游文化項目的推介,改善休閑旅游環境,整合旅游項目,利用寧波極其豐富的自然山水和人文歷史旅游資源,吸引國內外旅客享受寧波的文旅休閑服務。三是對外宣傳和對內教育平臺。強化統一組織和領導,由宣傳部牽頭負責,市相關部門配合,市財政支持,加大對外宣傳寧波的力度,加大城市宣傳的廣告投入,推介寧波的文化旅游資源,擴大寧波的城市影響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精神文明的宣傳教育,由宣傳部牽頭負責,市文明辦具體落實,相關部門配合,加強輿論導向,不斷提高市民素質,塑造文明城市形象。
四、寧波加快大都市建設若干建議
雖然寧波建設大都市條件良好,機遇眾多,目標清晰,路徑明確,但在新時期新的形勢背景下,加快大都市建設并非一蹴而就之易事,建議黨委、政府還需在以下方面作進一步的努力。
第一,要加強組織領導。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是事關長遠和大局的事業,必須舉全市之力,調動各方面的力量,來著力推進。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牽頭,各部門、各單位統籌協調,協力推動。加強大都市建設的戰略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建設規劃或行動計劃,明確各相關部門和單位的職責分工,并列入年度工作考核。
第二,要爭取政策支持。積極與上級部門匯報對接,爭取上級黨委政府的支持和幫助。特別是做好向國家發改委、民政部、國土資源部、交通部等部門的匯報對接,逐步推進區域空間規劃調整,分步擴大城區面積,不斷做強做大城市功能。積極爭取國家和省有關部門的政策支持,在資金、用地、財稅、規劃等方面得到更多支持。
第三,要優化規劃布局。進一步優化調整城區規劃,強化市級政府的綜合調控能力,在城市功能性項目空間規劃布局上不斷優化,強化城市功能項目的集聚和配套,在區域空間布局上要合理分配,避免過于分散化和重復建設。各城區應立足于自身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明確各自的功能定位,在項目引進和建設中要突出自身的特色和優勢,避免同類項目在各城區遍地開花。
第四,要加大基礎投入。進一步完善交通、水電、供氣、通訊、排污等基礎設施。要高起點規劃、高水平設計、高質量建設,使城市基礎設施更好地適應大都市的功能要求,更好地為生產生活服務。把城市基礎設施更好地與各縣市和周邊城市相對接,讓大都市的功能服務更好地輻射到周邊地區。
第五,要擴大對外聯系。著力擴大對外聯系與合作,特別是與上海等周邊大城市的交流合作。對外合作是提高本地資源統籌利用能力的重要途徑。一方面寧波所缺乏的要素資源,如人才、科技、信息等資源需要借助于周邊城市;另一方面,寧波的優勢資源如港口,也應更好地為周邊城市和地區服務。以實現資源共享、合作共贏。
第六,要營造人文環境。積極倡導良好的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引入更多的文化元素。營造良好的人才環境,倡導尊才、愛才、用才的文化氛圍。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加大信用建設力度,著力保護知識產權,狠狠打擊假冒偽劣。營造優美舒適的生態和人居環境,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實施城市綠化、亮化、美化工程,完善城市生活設施配套,讓市民生活更加舒適安逸。
(作者為市發展規劃研究院副院長)
法治精神生存條件 不能缺少主張 |
去年,省委省政府經過10多年積極部署推進的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工作塵埃落定。寧波舟山港實現了實質性一...
詳細
|
習近平總書記2·19和4·19兩次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回答了事關新聞輿論事業...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