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您當前的位置 : 暢行甬城-寧波治堵在行動  >  公共交通
"打卡"行為傳播 地鐵"會合點"為何走紅?
中國寧波網 來源: 發布時間:23年06月09日 12:46

記者(右)與友人在寧波軌道交通一處“會合點”碰面。

  最近,一些城市的交通場站出現了一種“神秘”現象:不少人扎堆在一個叫“會合點”的地方,或等待被人領走,或結伴“打卡”拍照。

  “會合點”標識,客流量較大的交通場站都會設置,方便來自不同地方的旅客找到彼此。這些“會合點”一般配有統一醒目的圖標,旅客既能快速自行尋找,也能通過向工作人員求助得知。

  隨著今年春夏出行高峰的到來,交通場站“會合點”成了社交媒體上的旅客“打卡”新寵,所在城市也因這項貼心的便民設計被頻頻點贊。

  既不是網紅景點,也不是新生事物,“會合點”為何走紅?又給城市服務和形象宣傳帶來什么啟示?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會合點”標識傳神

    吸引人們“打卡”曬圖

  在一處熙熙攘攘的交通場站里,你正等待著心心念念想見的人,如何清楚地表達自己所在的位置?此時,說出一個能讓對方快速找到的點位是最佳選擇,寧波地鐵站的“會合點”,就是為了滿足乘客碰面的需要而出現的。

  在寧波地鐵站的“會合點”牌子上,“小人”彎腰握手,畫面莫名喜感。網絡平臺上,我們也能發現一張張模仿“小人”姿勢的魔性“打卡”照。這樣的畫面,讓人感受到一股友人相遇后含蓄的欣喜。

  寧波地鐵站“會合點”走紅網絡后,不少網友建議“全國推廣”。事實上,“會合點”在全國的交通場站內已不鮮見。

  在杭州,傳神的“會合點”標識同樣吸引著人們“打卡”曬圖。即將迎來亞運盛會的杭州,其地鐵2號線換乘站建設三路站和4號線換乘站中醫藥大學站,均于近日設立了首批特色“會合點”,提升迎亞運期間乘客的出行體驗。

  在深圳、青島,粉紅底色加白色圖案的“會合點”色彩鮮明;在西安,綠色為底的“會合點”標識獲贊“可可愛愛”;在合肥,亮綠色的“會合點”下花團錦簇,儀式感滿滿。

  相對于機場、火車站旅客的行色匆匆,乘坐軌道交通出行的旅客更愿意停留于“會合點”合影“打卡”。起了個大早,換了幾趟車,和家人朋友在地鐵站見面了,必須先來一張合影記錄開心一刻,此時,背景中“會合點”標識上的“小人”,也就成了最親近的“見證者”。

  隨著魔性“打卡”照的增多,一場在傳播學中被描述為“病毒式傳播”的現象就此出現。

  可以說,地鐵“會合點”的傳播,其關鍵要素有三:“傳播者”“感染者”和內容。

  魔性“打卡”照較多的社交媒體平臺,其推送機制模型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用戶畫像”,一旦其中有用戶發布了“打卡”照,該內容便會“鎖定”有可能對其感興趣的用戶群體,從而形成高效率的多次曝光,達到行為傳染的效果。

  那些“可可愛愛”的“會合點”圖標,在社交媒體用戶分享和能夠提高曝光度的“標簽”助推下,被越來越多人知曉,“打卡”行為在短短幾天內大量出現。

年輕人在社交平臺上分享“打卡”體驗。

    “打卡”行為

    在年輕人群體中傳播

  那么,如此行為,吸引了哪些群體?又是如何激發他們的興趣和分享動機的呢?

  “打卡”照片中的主人公以年輕人為主。“會合點”觸及的,首先是人們出行過程中的“找人”痛點。在可能把初來乍到者繞暈的地鐵站,“會合點”就是一種能夠“零門檻”尋找的標識物。期待相逢的旅客,不必在電話中重復“你到地面還是地下”“你在哪個出口”,大家分頭直奔醒目的“會合點”即可。

  除了指路功能,“會合點”還讓旅客滿足了分享欲。這些“會合點”標識設計簡潔,一目了然。用流行的形容詞來說,就是極具“出片”屬性。隨著社交媒體的興起和旅游客流強度的恢復,到“會合點”“打卡”也成了一種獨特的旅游體驗。

  “打卡”行為為何會在年輕人群體中傳播?原因不外乎以下幾種:

  首先,年輕人喜歡追逐新鮮感,他們有著發現樂趣的眼睛和追求新鮮感的欲望。社交媒體的興起,讓新鮮事物的發掘和分享更加便捷。比如此前爆紅的“網紅路牌”,曾吸引年輕的游客競相合影分享。

  其次,社交價值的新呈現。人來人往的交通場站,是許多年輕人上下班的必經之處,在這普通到極致的場景里,突然有一塊頗具設計感的“會合點”牌子可以“出片”,便能滿足年輕人在普遍中尋找特殊的個性需要,同時也滿足了其社交需求。

  第三,“打卡”門檻較低。與其他動輒排隊幾小時、門票炒到天價的“打卡”地不同,“會合點”牌子是極容易親近和模仿的生活元素。很多人可能還記得,在日本東京舉行的第32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上,現場演繹了50個奧運項目圖標的“超級變變變”,得到不少網友稱贊,這一熱度也延續到了北京冬奧會。“會合點”打卡的“出片”精髓之一,就在于模仿“小人”的姿勢,與“超級變變變”有異曲同工之妙,姿勢之傳神,給這一輪“打卡”分享帶來了更多歡樂。

  讓便民細節

  成為城市形象傳播新推手

  隨著網絡發酵,可以發現,“會合點”不僅是城市便民的細節,也可以成為城市形象宣傳中觸手可及的“小確幸”。

  有媒體記者蹲點觀察到,在某地鐵站“會合點”等待了半小時,沒有見到有人在此會合;在另一處地鐵站,20分鐘之內碰到了兩對會合的大學生,可見這些“會合點”并沒有被高頻使用。

  由此也衍生出一個問題——“會合點”確實展現了城市服務的用心用情,但如何用好這個細節?“曝光量”上去以后,如何將其轉化為城市宣傳和市民幸福感的“增量”?畢竟,新鮮感來得快,去得也快,隨著同質化內容的增多和審美疲勞的出現,網友的鏡頭可能會迅速轉向。

  “會合點”走紅,契合了大家的生活需求,更展現了城市管理者高水平、優質化服務的內核。一次網絡傳播上的“風口”,其實是城市管理者提升服務、收獲民心的機遇。這就要求,城市服務既要有“面子”,也要有“里子”。

  當前,見諸各類媒體端的“會合點”,在幫助旅客會合的基礎上,衍生出了提供新奇旅游體驗的功能。不少點位的設計理念也逐漸轉變,成為城市形象宣傳的一種標志。有的城市在設計“會合點”標識時,將當地元素注入其中,凸顯特色,增加體驗感。

  專家們認為,用好“會合點”,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其一,合理設置點位。相關單位可以在已有的交通場站和未來將新建的線路上客觀分析,從客流強度、實際需求和方便旅客的角度設置點位,同時對已有的“會合點”引導功能進行完善,避免出現“好看不好找”或“無人會合”的情況。當旅客舟車勞頓到達一座陌生的城市,走進公共交通場站,便看到一個設計周全的“會合點”,其旅行的體驗感定能提升。當都市“小白”踏著星光下班時,看到通勤路上的這個溫暖細節,疲憊的心靈也會得到撫慰。

  其二,注重服務性。應當尊重其設計原貌和初衷,避免過度“娛樂化”和形象濫用,讓“會合點”真正成為方便旅客的服務設施。再通過“打卡”宣傳提升熱度,以點帶面推廣公共交通。

  其三,開展公益化探索。在重要“會合點”附近設置清涼防暑服務點、旅途小藥箱、反詐宣傳點、公益助學點等。旅客在“會合點”等人的同時,還能參與志愿服務獻愛心,在方便自己的同時幫助他人,這必定有助于提升“會合點”的人氣,帶動城市形象的二次傳播。

  相信,通過系列“打法”的組合,地鐵“會合點”的社會效益將能得到更大發揮。

 

 

[責任編輯:方琴]

 

治堵目標  
按照今年6月省治堵工作領導小組印發的2022年度工作任務書要求,根據市政府的決策部署,結合《寧波市“十四五”治理城市交通擁堵規劃(2021-2025年)》,經對接完善,現制定2022年寧波市城市交通擁堵治理工作要點!詳細
公共交通 更多>>
·高考、中考期間 考生可免費乘坐公交
·九龍湖、寧波大學兩條環線公交開通
·慈溪開通定制專線緩解校園周邊擁堵
·撤銷寧波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接駁線
·周末走起!寧波開通6條春季踏青賞花定制線路
·奉化馬拉松期間32條公交線路階段性停運
基礎設施 更多>>
·中興大橋及接線工程全線通車 市民出行更便捷
·寧波至象山市域(郊)鐵路象山港大橋全線開工
·通車在即!太河路北延工程正式建成
·六橫公路大橋二期工程全線開工
·海曙新典路(糧豐街-鄞奉路)恢復雙向通行
·瀝青路面維修完成!東部新城非機動車變靚了
文明出行 更多>>
·兩車相撞 另一輛停著的車也要擔責?
·浙BE327J、浙BN235E……寧波曝光這些“炸街車”
·轎車撞上護欄 一群人接下來的舉動必須點贊
·寧波兩車相撞有人被困 幸得路人施援手
·文明禮讓斑馬線已成甬城風尚
·寧波這些人因不戴安全頭盔被拍

 

 

2021国产精品视频网站